正在加载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几年(徐悲鸿留学法国的目的是什么)

  • 作者: 杨文烁
  • 发布时间:2024-05-10


1、徐悲鸿在欧洲留学几年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八年,从1919年至1927年。期间,他先后旅居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等国家,在欧洲著名美术学院学习。

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徐悲鸿拜师于著名画家热罗姆,学习西方古典绘画技法。他潜心钻研人体解剖、透视和色彩,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1920年,徐悲鸿前往德国学习。他在柏林国立美术学院向表现主义大师康定斯基求教,接触到抽象艺术思想。这为他后来的艺术风格转变埋下了伏笔。

1922年,徐悲鸿转赴布鲁塞尔,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师从画家德尔沃斯。在此期间,他深入研究伦勃朗、鲁本斯等欧洲大师的作品,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在欧洲留学期间,徐悲鸿勤奋创作,大量临摹欧洲名画,吸取西洋绘画技艺之精华。同时,他也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中西融合的独特画风。

1927年,徐悲鸿学成回国,将西方绘画技法和艺术思想带回了中国。他成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培养了众多杰出的画家,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徐悲鸿留学法国的目的是什么

徐悲鸿留学法国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绘画技巧和理论,进而振兴中国绘画。

徐悲鸿出生于1895年,自幼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时的中国画坛受到保守思想的影响,艺术发展停滞不前。徐悲鸿深感中国绘画需要改革,于是决定出国留学,汲取西方先进的绘画理念。

1919年,徐悲鸿赴法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和朱利安学院。在法国,他接触到了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对其艺术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徐悲鸿在学习西方的写实技巧和色彩理论的同时,也谙熟了西方艺术史和美学思想。

通过留学,徐悲鸿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艺术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理念。他认为中西绘画应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从而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中国画。回国后,徐悲鸿积极推广西方绘画技法和理论,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3、徐悲鸿在欧洲留学几年毕业

徐悲鸿于1919年赴法留学,师从达仰·让和达里昂,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修。他勤奋钻研,刻苦学习,潜心研究西方绘画技法和艺术理论。

1925年,徐悲鸿结束了在欧洲的留学生涯,返回中国。在此期间,他没有获得任何正式的学位或毕业证书。当时,中国尚未与西方国家达成学位互认协议,徐悲鸿在欧洲的学习经历属于自费留学,不属于学校体制内教育。

因此,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期间并未获得正式的毕业证书或学位。他回国的艺术成就和学术地位,主要是基于他在欧洲取得的艺术造诣和对中国美术教育的贡献,而不是基于学位或毕业证书。

4、徐悲鸿在欧洲留学几年了

徐悲鸿在欧洲留学十年。

1919年,怀揣着艺术梦想的徐悲鸿远赴欧洲留学。他先后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德国柏林美术学院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学习。这段十年间的欧洲求学经历,对徐悲鸿的绘画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巴黎,徐悲鸿师从保罗·罗伯和皮埃尔-维克多·加勒,掌握了古典写实绘画的精髓。在德国,他临摹了不少伦勃朗和委拉斯开兹的画作,学习了油画的丰富色彩和厚重笔触。而在比利时,他深受康斯坦丁·蒙台涅和莱昂·弗雷德里克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主义风格。

十年欧洲留学期间,徐悲鸿不仅吸收了西方绘画的精华,还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他举办了个人画展,发表了艺术理论文章,并与包括李铁夫、刘海粟在内的中国留学生交流艺术心得。这些经历拓宽了徐悲鸿的艺术视野,为他回国后投身中国画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