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河北省邢台市西北留小学(邢台市信都区西北留村土地规划)

  • 作者: 李清然
  • 发布时间:2024-06-20


1、河北省邢台市西北留小学

邢台市西北留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坐落于河北省邢台市西北城区。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原名“民立中学堂”,后更名为“西北留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近30亩,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设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50余人。教学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等。

西北留小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秉承“尚文立德,勤勉进取”的校训,坚持以德育为首,智育为本,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校设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包括合唱队、舞蹈团、书画社、科技社等。这些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近年来,西北留小学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模范学校”、“邢台市文明单位”、“邢台市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西北留小学是一所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百年老校,为邢台市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相信在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为邢台市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邢台市信都区西北留村土地规划

邢台市信都区西北留村土地规划

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都区西北留村土地规划如下:

一、空间布局

村庄用地位于规划区中心位置,周边为耕地和林地。村庄用地规模为500亩,其中建设用地200亩,主要用于居住、公共服务、商业等功能。

二、功能分区

居住用地:主要用于农民住宅建设,面积为100亩。

公共服务用地:主要用于村委会、卫生室、学校等公共设施建设,面积为30亩。

商业服务用地:主要用于便利店、小卖部等服务业设施建设,面积为10亩。

道路用地:主要用于村内道路建设,面积为20亩。

绿地用地:主要用于村庄绿化,面积为40亩。

三、建设标准

道路:主干道宽度为8米,次干道宽度为6米。

绿地: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建筑密度:住宅区建筑密度不高于40%。

四、实施策略

村委会将按照土地规划,积极引导村民进行土地利用开发建设。同时,加强土地利用监管,确保土地规划的有效实施。

3、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西北留村

邢台市桥西区西北留村,一个美丽富饶的千年古村。

村史悠久,相传西周时期姜子牙曾驻扎于此。村中现存古迹众多,包括元代古井、明代古碑、古庙等,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

西北留村风景秀丽,村边桃园连绵,每到春天花开烂漫,美不胜收。村后山清水秀,山中古寺香火鼎盛,游人如织。

村中民风淳朴,乡亲和睦。村民以种植桃树为主业,出产的桃子香甜多汁,远近闻名。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古迹、美景和桃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花、品桃、休闲度假。

西北留村,一个充满历史底蕴与乡土气息的美丽乡村,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未来的希望,在邢台的版图上熠熠生辉。

4、邢台市西北留村未来规划

邢台市西北留村未来规划

西北留村位于邢台市西部,规划目标是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生态和谐、人文昌盛的新型乡村。

空间布局

村庄以中心公园为核心,形成南北贯通的居住区和东西交错的产业区。居住区以低层住宅为主,配套完善的公共设施和绿化景观。产业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产业发展

依托本地农产品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古枣林、古民居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构建绿化网络。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治理村庄环境。充分利用古枣林和湿地资源,打造生态公园,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修缮古民居,设立文化馆,保存村庄历史文化记忆。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社会服务

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重视社会治理,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营造和谐稳定的村庄氛围。

通过以上规划,西北留村将转型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的新型乡村,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