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法勤工俭学时间线(下列哪一位不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倡导者)

  • 作者: 王旭川
  • 发布时间:2024-05-10


1、留法勤工俭学时间线

留学法国勤工俭学时间线

1909年

第一群中国学生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活动中断。

1919年

勤工俭学运动重新兴起,大批中国学生赴法留学。

1920年

成立“中国驻法工读互助会”,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勤工俭学机会。

1922年

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峰,约有1500名中国学生在法国。

1925年

中法两国政府达成协议,支持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1927年

国民党清党,导致一部分中国学生回国。

1930年代

勤工俭学运动进入低潮。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学生赴法留学人数急剧减少。

1945年

二战结束,勤工俭学活动逐渐恢复。

1955年

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勤工俭学制度逐渐规范化。

1978年

改革开放后,赴法勤工俭学活动再次兴起。

21世纪

勤工俭学已成为中国学生赴法留学的重要方式。

2、下列哪一位不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倡导者

留法勤工俭学倡导者

留法勤工俭学,是指中国留学生在法国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自食其力完成学业的一种方式。这一模式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深远,涌现出众多杰出的革命家和科学家。

留法勤工俭学的倡导者主要有以下几位:

蔡元培:民国教育家,主张留法勤工俭学,认为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强精神。

李石曾: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也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积极推动者。

吴稚晖: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积极支持留法勤工俭学,并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

除了上述三位倡导者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人士也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做出了贡献。他们包括:

章太炎:国学大师,主张留法勤工俭学,并为学生提供了经济援助。

秋瑾:革命家,号召留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回国报效国家。

孙中山:中国近代革命家,支持留法勤工俭学,并为学生提供了政治指导。

因此,不属于留法勤工俭学倡导者的选项是:无,文中没有提到任何非倡导者。

3、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观后感

走进留法勤工俭学的历史画卷,我被这段波澜壮阔的求知之路深深震撼。

在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中,一件件泛黄的书信、一张张朴素的照片,勾勒出先辈们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刻苦求学的心路历程。他们怀揣着救国济民的理想,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一边勤工俭学,一边探索真理。

那段艰辛岁月令人肃然起敬。先辈们为了节省开支,在巴黎郊区的破旧公寓里蜗居,每餐仅靠面包和咖啡充饥。他们白天在工厂里做重体力劳动,晚上在寒冷的阁楼里挑灯苦读。再多的困难也浇不灭他们求知的渴望。

他们不仅勤奋学习科学技术,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传播先进思想,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事迹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

观后,我深受启发。面对困难,先辈们从不退缩,而是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勇往直前。他们的精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信念,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同时,我们也应铭记历史,不忘先辈的付出和牺牲,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4、留法勤工俭学兴起于什么后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末民初的动荡时期,社会变革剧烈。一批有志向的青年知识分子不满于国内的落后状况,渴望到国外寻求先进的知识和思想。

1907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47名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他们分布在巴黎、里昂、马赛等城市,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通过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

留法勤工俭学生深受法国的民主、科学和文化熏陶,逐渐形成了广泛的革命思想。他们积极参加旅法华侨的进步活动,并创办了《新青年》、《少年中国》等刊物,传播新思想。

随着留法勤工俭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们中的许多人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积极投入到国内的革命斗争中去。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近代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他们吸收西方先进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