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南京大学留学生专用电梯(南京大学留学生招生简章2024)

  • 作者: 王乐只
  • 发布时间:2024-07-18


1、南京大学留学生专用电梯

南京大学留学生专用电梯的设置旨在为留学生提供便利,提升他们的校园体验。这些专用电梯位于各个宿舍楼,专属留学生使用,避免了高峰时段的拥挤,确保他们能够快速、安全地上下楼。

留学生专用电梯的启用受到留学生们的欢迎。来自韩国的李同学表示,专用电梯节省了她的时间,让她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来自美国的迈克尔同学则认为,专用电梯让校园生活更加便捷,增强了归属感。

除了便利性之外,留学生专用电梯还提升了留学生的安全性。夜间或独自上下楼时,女性留学生可以更加放心。来自俄罗斯的安妮同学说,专用电梯让她在晚上学习或参加活动时感到更加安心。

留学生专用电梯还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留学生们在等电梯时可以互相交谈,了解不同文化,建立友谊。来自法国的皮埃尔同学认为,专用电梯是留学生融入校园社区的一个很好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留学生专用电梯的使用应遵循相关规定,避免滥用。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电梯运行情况,及时解决问题,确保留学生的便捷和安全。

南京大学留学生专用电梯的设置是一项明智的举措,为留学生提供了便利、安全和社交的校园环境。它有助于增强留学生的归属感和校园体验,促进国际交流,提升南京大学的国际化水平。

2、南京大学留学生招生简章2024

南京大学2024年留学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南京大学是中国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百年老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招生对象和专业

招收符合条件的各国留学生,专业覆盖文、理、工、医、经、管等多个学科门类。具体招生专业以学校当年发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三、招生方式

南京大学采用申请审查制招生留学生。申请者需在线提交申请材料,经学校审核合格后方可获得面试资格。面试形式根据具体专业要求而定。

四、申请时间

申请时间一般为每年3月至6月,具体时间以学校当年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五、申请材料

(1)南京大学留学生网上申请系统(填写的申请表;

(2)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公证件);

(3)最高学历成绩单(公证件);

(4)语言能力证明(汉语或英语);

(5)个人简历;

(6)学习计划或研究计划;

(7)其他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论文发表情况等)。

六、语言要求

(1)汉语授课项目:汉语水平达到HSK5级及以上;

(2)英语授课项目:雅思总分6.5分及以上,单项不低于6.0分;托福总分80分及以上,单项不低于20分。

七、学费和奖学金

(1)学费标准根据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详见学校当年发布的招生简章;

(2)学校提供多种奖学金,包括南京大学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等。

八、联系方式

招生办公室:025-

电子邮箱:

3、南京大学留学生专用电梯取消了吗

南京大学留学生专用电梯取消风波

近日,南京大学取消留学生专用电梯一事引发广泛关注。该电梯原本设置于学校宿舍楼内,供留学生优先使用。

校方表示,取消专用电梯的决定是为了营造平等和谐的校园氛围,消除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隔阂。同时,校方认为专用电梯加剧了资源倾斜,不利于留学生融入校园生活。

这一决定引起部分留学生的反对,他们认为专用电梯可以帮助解决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带来的不便,保障留学生的权益。也有中国学生表示支持校方的决定,认为专用电梯助长了不平等,不利于促进交流。

南京大学留学生专用电梯的取消引发了关于留学生待遇、校园平等和文化差异的讨论。校方表示,将通过其他方式为留学生提供便利和支持,确保他们在校园内享有公平的待遇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目前,南京大学已完成专用电梯的拆除工作。事件后续进展和留学生待遇保障措施将持续受到关注。

4、南京大学留学生专用电梯后续

在南京大学留学生专用电梯引起争议后,校方迅速做出回应,撤除了专用电梯,并将整改后的电梯重新开放。

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校方此举是矫枉过正,违背了包容开放的校园精神;也有人支持校方做法,认为留学生享有特殊待遇是不公平的。

对于争议,校方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表示,设立专用电梯是为了解决留学生语言不通,校园环境不熟悉的问题,方便他们快速到达宿舍和教室。同时,他们也承认这是一个权宜之计,并不是长久之计。

校方强调,南京大学是一所国际化的大学,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他们将继续努力创造一个包容、友好的校园环境,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归属感。

事件后续,校方已经组织召开留学生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他们也正在完善留学生服务体系,包括加强语言支持、文化适应和日常生活的帮助。

南京大学留学生专用电梯事件为各所大学提供了一个契机,重新审视留学生服务和管理模式。在保障留学生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与包容,营造一个和谐共处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