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学生之父叫什么(中国清朝时期留学生叫什么)
- 作者: 陈希言
- 发布时间:2024-06-19
1、清朝留学生之父叫什么
清朝末年,中国首次向海外派遣官费留学生,开启了近代中国教育史的新篇章。而被誉为“清朝留学生之父”的人物,便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容闳。
容闳于1828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早年留学美国,亲身感受到了西方先进文明与教育理念。回国后,容闳深感中国落后于世界的现实,决心通过教育改变国家命运。
1872年,容闳向清政府上书《请派学生出洋肄业折》,提议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一建议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并委派容闳负责筹办。容闳不遗余力地挑选优秀人才,并制定了留学生管理制度,为中国近代留学生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容闳的主持下,首批30名留学生启程前往美国,开启了中国官费留学生的征程。这些学生学成归国后,为清末新政和中国近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李鸿章、张之洞、郑观应等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曾是容闳派遣的留学生。
容闳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贡献不仅限于留学生制度的建立。他还创建了上海格致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现代化学校,引进了西方教学方法和课程,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近代人才。
容闳一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教育改革,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之父”。他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为中国打开了走向现代化的窗口,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国清朝时期留学生叫什么
清朝时期,留学生被称为“出洋肄业生”或“游学士子”。
.jpg)
出洋肄业生是指清政府选派赴海外留学的留学生,他们主要就读于欧美国家的大学和科学院。游学士子则是指自费出国留学的私费生。
清朝出洋肄业生始于同治七年(1868年),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选派,最初主要派青年官员出国留学,学习军事、海军、外交、工业等领域。后来,也逐渐派出了商学部、邮传部、农工商部等部门的留学生。
出洋肄业生在国外学习期一般为5-7年,他们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回国后,他们成为清朝近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在政府、军队、教育、科技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游学士子则主要集中在晚清时期,随着留学费用的降低和留学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私費生选择出国留学。他们大多就读于美国的大学,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等专业。
清朝留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