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学生出国前说的誓词(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学生名单)
- 作者: 陈若兮
- 发布时间:2024-05-09
1、清朝留学生出国前说的誓词
我等怀揣赤忱,即将远渡重洋,踏上求知之旅。今日在此,谨立誓言,共勉之:
矢志报国,不负重托。我等承蒙国恩,方有此留学机会。必当秉持爱国之志,刻苦求学,学有所成,以所学报效祖国,为国之强盛尽绵薄之力。
勤奋刻苦,不辱使命。异国求学,难免艰辛困苦。我等当以坚忍之志,勤奋刻苦,不负韶华。虚心求教,融会贯通,学成归国,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遵纪守法,维护声誉。我等身处异乡,代表泱泱中华。必当遵纪守法,尊重当地风俗,严守我中华美德,维护我国声誉,树立留学青年新风。
团结互助,共克时艰。我等留学异国,当团结互助,扶持共度。同舟共济,携手前行,共创留学佳话,为祖国培育更多栋梁之才。
今日誓言,共勉之。我等牢记使命,不负众望,为祖国争光,为时代添彩!
2、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学生名单
清朝时期出国留学学生名单
在清朝后期,为应对洋务运动的需求,清政府派遣了多批学生出国留学,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以下是部分出国留学的学生名单:
第一批(1872年赴美):
容闳(1828-1912)
陈兰彬(1853-1894)
黄开甲(1850-1907)
王泰来(1850-1913)
吴嘉瑞(1848-1884)
第二批(1875年赴英):
张荫桓(1837-1900)
周德润(1840-1918)
邝其照(1845-1884)
冯桂芬之子冯煦(1843-1904)
罗丰禄之子罗丰杰(1851-1922)
第三批(1876年赴德):
郭嵩焘(1818-1901)
薛福成(1838-1894)
黎庶昌(1843-1905)
罗丰禄之子罗丰禄(1853-1894)
曾劼(1845-1882)
_1.jpg)
第四批(1877-1878年赴法):
曾纪泽(1839-1890)
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洋(1856-1922)
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1856-1922)
恭亲王奕訢之子载沣(1865-1922)
端亲王载漪之子溥儁(1875-1925)
这些出国留学的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清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3、清朝出国留学怎么出国的
清朝出国留学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 遣派留学生:
清政府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起,开始派遣留学生到西洋各国学习。政府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由钦差大臣带领,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教育。
2. 自费留学:
自费留学是清朝出国留学的另一主要途径。清政府对自费留学生给予一定支持,允许他们出国自费求学。这些留学生一般来自富裕家庭或有资助者资助。
3. 随洋务考察团出国:
自同治元年(1862年)起,清政府多次派出洋务考察团出国考察西方先进技术。这些考察团中成员有机会接触到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部分考察团成员选择留在国外继续学习。
4. 参加考试取得留学资格:
清末,政府举办过多次出国留学考试。通过考试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可以获得政府资助,公费出国留学。
出国手续:
出国留学需要办理相关手续。一般来说,需要向清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留学生需要持护照、出国证明等证件方可出国。
4、清朝留学生是什么意思
清朝留学生,是指清朝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人员。清朝留学生的主要目的有: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清政府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列强的科技和文化差距,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知识,以加强国家实力。
培养外交人才:清政府面临着与外国列强打交道的需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外交事务,培养熟谙国际形势和外交礼仪的人才。
探索世界发展趋势:留学生出国后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接触到不同文化和社会,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
清朝留学生主要分为两类:
官派留学生:由清政府直接派遣,由国家资助其留学费用。
自费留学生:由个人或团体资助,自费出国留学。
清朝留学生出国主要目的地为欧美等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他们学习的专业领域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清朝留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回国后,在政府、教育、科技、外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