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清朝第一个留学生的名字(清朝第一批留学生52人有多少回来的)

  • 作者: 胡星悦
  • 发布时间:2024-07-12


1、清朝第一个留学生的名字

雍正十一年(1733 年),清朝遣派了第一批官方留学生赴欧洲学习天文历法。这批留学生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徐良璧。

徐良璧,字镜岩,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 年),苏州吴县人,自幼聪颖过人,精通汉学。雍正八年(1730 年),徐良璧考中进士,殿试后授翰林院编修。由于表现优异,次年奉命入钦天监学习天文历法。

雍正十一年,徐良璧与法国传教士白晋、贺清泰等奉命出使葡萄牙,随同前往的还有张诚、孔安国、吴清伯、王正谊、蒋友仁等五名留学生。他们先到澳门学习葡语,后前往里斯本,在葡萄牙首都学习天文历法、数学、物理等学科。

徐良璧在葡萄牙学习期间,勤奋刻苦,成绩斐然,深得老师的赞赏。他精通了天文历法、数学、物理等学科,还翻译了一批西方著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乾隆二年(1737 年),徐良璧一行学成回国。乾隆皇帝亲自召见,嘉奖他们的学习成绩,授予徐良璧翰林院编修官职。次年,徐良璧被派往钦天监修历,主持编制新历法。

徐良璧与其他留学生在欧洲的学习经历,为清朝了解西方科学技术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徐良璧作为清朝第一批留学生,其名字也因此载入史册。

2、清朝第一批留学生52人有多少回来的

清朝首批公派留学生共有52人,被誉为“肄业游美幼童”。根据史料记载,这批留学生中共有30人顺利返回了中国。

他们在美国的留学经历长达15年之久,这期间经历了清廷更迭、社会动荡和文化冲击等诸多挑战。尽管如此,他们始终勤奋学习,努力接受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

回国后,这30位留学生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他们活跃在教育、外交、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剩下22名留学生中,有部分人因病或其他原因未能返回中国。也有部分人在美国定居,成为传播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

清朝第一批留学生的经历,展现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对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的渴望,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在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方面的深远意义。

3、清朝第一个留学生的名字叫什么

在清朝封建闭关锁国的历史长河中,曾有一位勇敢的先驱者打破了与世隔绝的屏障,踏上了海外求学的征程,他就是容闳。

容闳,出生于1828年,是清朝第一个留学生。他出生于广东香山的一个贫寒家庭,自幼勤奋好学,聪慧过人。1847年,19岁的容闳随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前往美国学习。在美国,容闳如饥似渴地汲取西洋知识,并于1854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美国大学学位的留学生。

容闳的留美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深刻体会到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制度,意识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回国后,容闳积极向清政府进言,倡导改革,主张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1872年,容闳奉命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留美学生公费选派制度,即"幼童出洋"计划。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化人才,其中包括詹天佑、唐绍仪、梁敦彦等杰出人物。

容闳的留美经历和贡献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他打破了清朝的闭关政策,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的先河,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是清朝第一个留学生,更是一位目光深远、勇于探索的改革先驱。

4、清朝第一个留学生的名字是什么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时期,由于闭关锁国政策,很少有中国人出国留学。直到1847年,才有了清朝第一个留学生。

他的名字叫容闳,字达甫,1828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容闳自幼聪慧好学,14岁时考入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芒松学院。1854年,容闳从芒松学院毕业,成为清朝第一个留美学生。

留学期间,容闳刻苦学习,成绩优异。他精通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还学习了政治经济学、法律等社会科学。容闳的学习经历极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塑造了他先进的思想观念。

回国后,容闳致力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留美学校——容闳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人才基础。容闳还积极参与政治改革,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为清朝的近代化改革做出了贡献。

容闳的一生波澜壮阔,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留学生,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先驱。他的名字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史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光辉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