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朝阳区留学生落户政策最新(北京市留学生落户政策2020)

  • 作者: 陈安芃
  • 发布时间:2024-06-16


1、朝阳区留学生落户政策最新

朝阳区留学生落户政策最新

根据朝阳区相关政策,符合以下条件的留学生可申请在朝阳区落户:

学历要求:拥有教育部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且毕业学校、专业、学历层次符合朝阳区落户政策要求。

工作要求:持有朝阳区用人单位出具的正式聘用合同,并已缴纳满12个月的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

居住要求:拥有朝阳区的合法住所,例如产权房、租赁房,且租赁合同有效期不少于1年。

其他要求:无犯罪记录,无吸毒史,身体健康。

具体落户流程:

1. 登录朝阳区政务服务网,下载并填写《朝阳区人才引进落户申请表》。

2. 准备相关材料,包括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聘用合同、社保缴费证明、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居住证明等。

3. 前往朝阳区行政服务中心,提交申请材料并缴纳办理费用。

4. 受理后,入户科会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审核。

5. 审核通过后,申请人需前往公安机关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注意事项:

申请人在递交材料前,应仔细核对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申请人应及时关注入户审核进度,并配合提供补充材料。

落户政策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请以朝阳区政务服务网公布的最新政策为准。

2、北京市留学生落户政策2020

北京市留学生落户政策2020

北京市为吸引和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于2020年出台了新的留学生落户政策。符合以下条件的留学生可申请北京市户口:

获得北京市认可的海外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

已在北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6个月

在京有稳定住所或合法稳定的就业单位

未在国外或境外机构工作满5年

申请材料包括学历学位证书、护照、签证、就业证明、社保缴纳记录等。

落户流程为:

1. 在线提交申请(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2. 递交纸质材料至指定落户受理点

3. 审核通过后,领取《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4. 自《工作居住证》取得之日起5年内,继续稳定就业或创业,并累计缴纳3年社保,可申请落户。

值得注意的是,留学生落户政策只适用于在北京工作、学习生活的人员。在其他城市工作的留学生不符合申请条件。

通过落户政策,北京市旨在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便捷的发展环境,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有意愿在京发展的留学生应及时了解并把握落户机会。

3、朝阳区留学生落户政策最新规定

根据朝阳区发布的最新留学生落户政策规定,满足以下条件的留学生可以申请在朝阳区落户:

申请条件:

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效护照和国外长期或永久居留身份;

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的硕士及以上学位,或经国(境)外教育主管部门认证的高等教育文凭;

在朝阳区有稳定住所(自有或租赁);

在朝阳区有稳定工作,或正在创办企业;

无违法违纪行为。

申请材料:

护照及居留身份证明;

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翻译件);

劳动合同或企业登记证明;

房产证或租赁合同;

无犯罪记录证明。

申请流程:

1. 符合条件的留学生向朝阳区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留学生落户申请表》等相关材料;

2. 入出境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3. 审核通过后,留学生需按规定缴纳落户费用;

4. 缴费后,入出境管理部门将发放《北京市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政策亮点:

降低了留学生落户的门槛,硕士及以上学位即可申请;

放宽了稳定住所的要求,允许租赁住所;

简化了申请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该政策仅适用于朝阳区,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留学生在申请落户前应提前咨询当地出入境管理部门。

4、朝阳区留学生落户政策最新消息

朝阳区留学生落户政策最新消息

为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海外人才,朝阳区进一步完善了留学生落户政策。

一、放宽申请条件

取消了毕业时在京工作时间要求,符合条件的留学生毕业后即可申请落户。

放宽了工作单位要求,允许在朝阳区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录用留学生。

二、优化申请流程

优化了材料提交方式,允许留学生通过网上申报平台或邮寄方式提交申请材料。

简化了申请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

三、增加落户支持

为落户留学生提供租房补贴、子女入学补贴等安居落户支持。

建立留学生人才库,为落户留学生提供职业发展、项目对接等服务。

四、申请条件

持有中国政府承认的学历(本科及以上)和学位。

在朝阳区注册的单位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

符合朝阳区其他相关落户规定。

五、申请材料

留学生落户申请表

身份证(或护照)

学历学位证书

工作证明

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其他补充材料(如租房合同)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落户政策以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留学生可通过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或微信公众号查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