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日本留学人数(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史)
- 作者: 王奕琛
- 发布时间:2024-05-10
1、中国近代日本留学人数
中国近代留学日本的热潮始于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意识到日本的迅速崛起,派遣大批留学生赴日学习,以学习先进技术和思想。
1905年,中国通过清华学堂派遣了近200名学生赴日留学,开启了大规模留学日本的先河。1906年,日本政府颁布《关于中国留学生取缔规则》,限制中国留学生入境,但仍有不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赴日留学。
20世纪初期,中国赴日留学人数不断增长。1912年,日本颁布《留学生法》,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优待措施,进一步促进了留学热潮。据统计,从1905年到1925年,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约有15000人。
这些留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教育和科技等。他们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骨干力量,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赴日留学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促进了新思想和新技术的传播,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知识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的革命、建国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史
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史
近代日本为了实现帝国扩张的野心,采取了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政策。该政策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1895-1905):
甲午战争后,日本将台湾割让给清朝,并获得在华特权。为了培养亲日势力,日本开始招收中国留学生。留学生被编入东京专门学校,学习军事、政治、法律等领域。
第二阶段(1906-1914):
日俄战争后,日本进一步扩大在华影响力。为了强化中国亲日势力,日本出台了《留学生监督规则》,加强对中国留学生的管理。留学生被要求加入日本政党,参与日本政治活动。
第三阶段(1915-194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利用中国混乱的政治局势,推行“二十一条”试图控制中国。为了培养日本在华控制力量,日本采取了多种举措,包括:
增加留学生配额,并提供奖学金;
_1.jpg)
在中国设立留学生预备学校;
控制中国留学生思想,通过课本教育和课外活动灌输日本军国主义思想。
日本留日学生政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回国后成为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日本留日学生政策也遭到了中国留学生的抵制,不少留学生毅然回国投入抗日斗争。
3、中国近代日本留学人数有多少
中国近代日本留学人数统计
中国近代留学日本的历史悠久,始于1876年。据统计,从1896年至1911年,赴日留学人数逐年递增,1906年达到高峰,为4600余人。1912-1923年,赴日留学人数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每年2000人左右。
1924年,日本出台《外国人土地法》,限制外国人(包括中国留学生)在日购置土地和建房。此举导致赴日留学人数大幅下降,1929年仅为448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日关系恶化,赴日留学人数急剧减少,1937年仅为103人。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赴日留学基本停止。
二战结束后,中日关系逐渐缓和,赴日留学人数回升。1950年,赴日留学人数为105人,1960年增加至725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赴日留学迎来高峰,1985年达到4056人。
改革开放后,赴日留学热潮持续。1990年代,赴日留学人数超过万人。2000年后,赴日留学人数稳步增长,2010年超过10万人,2019年达到149004人。
近几十年来,赴日留学已成为中国学生的重要选择之一。赴日留学人数的增长不仅反映了中国与日本学术交流的加强,也体现了中国学生对日本高等教育的认可。
4、中国近代日本留学人数是多少
在清末民初,中国掀起了一阵留学日本的热潮。据统计,从1898年到1911年,前往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超过12000人。其中,1905年为留学人数的高峰期,达到2700多人。
.jpg)
赴日留学的学生主要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他们大多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著名学府。
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经济学、法律、教育和医学等专业。他们回国后,成为国内各领域的骨干力量,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领袖曾在日本留学,他们学成归国后,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梁启超、蔡元培等教育家也在日本留学,他们回国后创办了多所近代学校,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留日学生在日本学习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回国后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国人,促进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