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留学英国的导师(徐志摩曾经在英国的什么大学求学)
- 作者: 李妍兮
- 发布时间:2024-05-10
1、徐志摩留学英国的导师
徐志摩留学英国期间,遇到了两位对他文学之路影响深远的导师。
一位是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阿瑟·韦利(Arthur Waley)。韦利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擅长翻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韦利的指导下,徐志摩深入研读了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另一位是牛津大学的罗素(Bertrand Russell)。罗素是一位享誉盛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徐志摩师从罗素学习哲学和美学,罗素的批判性思维和反叛精神对徐志摩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韦利和罗素的指导下,徐志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和美学理念。他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元素,创作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新诗作品。
韦利曾评价徐志摩:“他将成为一个伟大的中国诗人,如果他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话。”而罗素则称徐志摩为“一个诗意的思想家”。
徐志摩的留学经历,离不开这两位导师的悉心教导和启发。他们帮助徐志摩拓宽了视野,激发了灵感,为其成为一名出色的新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徐志摩曾经在英国的什么大学求学?
在英国,徐志摩曾寄居于伦敦的切尔西区。他曾在伦敦大学学院和剑桥大学两所著名学府求学。
1920年,徐志摩进入伦敦大学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学。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现代思想,对西方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
1922年,徐志摩前往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专攻西洋文学。在剑桥,他师从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艾略特,深入研读英国诗歌和戏剧。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歌,如《再别康桥》,表达了他对剑桥的眷恋和怀念。
徐志摩在剑桥的学习和生活对他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精华,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同时,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致力于将东西方文化相结合。
徐志摩在英国求学的经历塑造了他的文学观和人生态度。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新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至今仍广受喜爱和传颂。
3、徐志摩去英国留学改名叫什么
在徐志摩踏上英国留学之路时,他做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决定——改名。抛弃了原名“章垿”,他取了个富有诗意的新名字:志摩。
.jpg)
志摩二字,寓意深远。志,取自《礼记》中的“志于道”,意为志向远大,矢志不渝;摩,取自《庄子》中的“摩厉以须”,意为磨砺锐气,蓄势待发。
改名之举,体现了徐志摩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抱负。彼时,他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渴望在广阔的天地中一展才华。英国留学的经历,为他提供了宝贵的求学平台和接触新思潮的机会。
在剑桥大学的岁月里,徐志摩潜心学习英语文学和哲学,博览群书,开阔眼界。他结交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了各种社团活动,逐渐成长为一位具有独立思想和艺术才华的青年。
“志摩”之名,从此与徐志摩的文学生涯紧密相连。他用这个名字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随笔,用深情的笔触书写人生感悟和时代变迁。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对自由和美的追求,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改名之举,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姓名更替,更是徐志摩个人精神成长的见证。这个新名字承载着他的理想、抱负和对未来不懈的追求,激励着他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挥洒自己的才华,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
4、徐志摩留学英国的导师有哪些
徐志摩留学英国期间,先后拜师于多位杰出的学者。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他的导师是著名诗人和批评家阿瑟·昆顿·库奇。库奇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指导,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随后,徐志摩转至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他的导师之一是国际法专家拉斯基。拉斯基的思想和见解对徐志摩的政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位导师是经济学家布赖斯。布赖斯的经济学理论和社会改革思想拓宽了徐志摩的视野,让他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徐志摩还受到英国诗人罗伯特·布里奇斯的影响。布里奇斯是英国桂冠诗人,他的作品以优雅细腻、意境深远见长。徐志摩与布里奇斯建立了密切的师生情谊,并从他的诗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养分。
在这些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徐志摩的思想和创作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吸收了英国文化的精华,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这些导师对徐志摩的成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