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出国留学的人有多少(民国出国留学的人有多少人口)
- 作者: 马舒阳
- 发布时间:2024-06-24
1、民国出国留学的人有多少
民国时期,出国留学蔚然成风,为中国近代化培养了大批人才。据统计,从清末到民国结束,共有超过10万名中国学生留学海外。
出国留学的高峰期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1925年,赴笈美国的中国学生达1438名,位居各国留学生之首。在此期间,前往欧洲留学的人数也大幅增长,英国、法国和德国成为主要目的地。
留学的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和苏联。其中,美国是民国留学生的首选,占到总数的50%以上。欧洲留学的人数约为20%,主要前往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日本和苏联也是重要的留学目的地,分别约占15%和10%。
民国时期留学人员的专业分布较广,包括理科、工科、商科、文科和社会科学等。其中,理科和工科最受青睐,约占总数的一半。商科和文科的留学人数也相对较多,分别约为20%和15%。社会科学留学的比例较小,约占5%。
这些出国留学的人员学成归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民国出国留学的人有多少人口
民国时期,中国赴海外留学人数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_1.jpg)
1911年至1949年间,赴美留学人数约为10万人,占当时中国留学总人数的50%以上。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也成为中国学生留学的重要目的地。
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后,推出了许多鼓励留学的政策,如设立留学奖学金、减免留学费用等。这一时期,赴海外留学人数激增,据统计,1929年至1937年间,出国留学人数达1.5万人左右。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留学人数有所减少,但仍有许多青年克服困难前往海外求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赴海外留学人数再次回升,1946年至1949年间,出国留学人数约为1.2万人。
民国时期出国留学的人数,对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思想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3、民国出国留学的人有多少个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留学海外蔚然成风。前往欧美、日本、苏联等国家求学的中国人数量不断攀升。
民国初期的1911年,赴日留学的学生仅有900余人。此后,随着中国政治局势动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出国留学逐渐成为青年学子寻求发展和救国救民的途径。到民国八年(1919年),赴日留学人数已超过2万人。
五四运动后,欧美成为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目的地。1920年,赴美留学的学生约有500人。此后,前往欧美留学的人数持续增长。到1930年代初,中国留美学生已超过3万人,留英学生也在5000人以上。
除了赴日、欧美留学外,民国时期还有部分学生赴苏留学。苏联十月革命后,主张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传入中国。一些中国青年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前往苏联学习马列主义。1924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派遣大批党员前往苏联学习。到1930年代,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已超过1000人。
据统计,整个民国时期,约有10万余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其中,赴日留学人数最多,其次是赴欧美留学。留学海外的经历拓宽了中国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许多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政坛、学术界和科技界的骨干力量,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4、民国出国留学的人有多少人
民国时期,出国留学蔚然成风,留学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统计,从1905年至1949年,共有超过10万名中国学生赴海外深造。
清末,随着改革开放和西方思想的传入,出国留学逐渐受到重视。1905年,清政府派遣首批47名学生赴日本留学。1911年辛亥革命后,留学热潮进一步高涨。1919年,五四运动唤醒了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救国热情,留学人数激增。
.jpg)
民国政府也大力提倡出国留学。192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留学法》,对出国留学进行规范和支持。在政府的支持下,留学人数不断创下新高。1936年,中国赴海外留学生人数达到顶峰,超过1.8万人。
出国留学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欧美和日本。美国是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其次是英国、法国和德国。日本在前期也是重要的留学目的地,随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留学日本的人数大幅下降。
出国留学的学生涵盖了理工、文史、经济、艺术等各个领域。他们回国后,在各行各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的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民国时期出国留学人数众多,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