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我国最早的留学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叫什么名字)

  • 作者: 张婉若
  • 发布时间:2024-05-31


1、我国最早的留学生是

我国最早的留学生是杨秀清,他生于公元1823年,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之一。杨秀清幼时家贫,早年随叔父读书,但未完成学业便辍学。1843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杨秀清加入了起义军,并很快成为洪秀全的得力助手。

1851年,杨秀清奉洪秀全之命率领太平军北伐,攻克多个省份。在北伐过程中,杨秀清发现了西方列强的先进科学技术,深感清政府的腐败落后。为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加强太平军的实力,杨秀清决定派人出国留学。

1855年,杨秀清派遣周天爵、陈太初等七人出国留学,并在上海创建了“中西学馆”,专门培养太平军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了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和科技知识,为太平天国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杨秀清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的行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留学生派遣计划。它表明了太平天国领导层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视,以及他们致力于学习西方,振兴中国的决心。虽然太平天国最终失败,但杨秀清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的举动,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埋下了重要的种子。

2、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叫什么名字

我国最早的字典是《尔雅》。

《尔雅》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学者郭璞作注。全书共20篇,19425字,收录了当时通行语词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和方言异词,共3317条。

《尔雅》的编纂始于先秦时期,主要目的是为研究训诂学和解释经书中的古词。它对汉语词汇的整理和规范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后世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作为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同义词辨析:《尔雅》对同义词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区分了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为后世语言学研究中的同义词辨析提供了基础。

反映汉语方言:《尔雅》收录了大量方言异词,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地区语言的差异,为研究汉语方言史提供了 valuable 的材料。

为经书训诂服务:《尔雅》的编纂主要是为了解释经书中的古词,因此它的收词标准侧重于经书中的词语。

《尔雅》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奠定了我国字典编纂的的基础,成为后世字典编纂的楷模,为汉语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促进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3、我国最早的留学生是哪个国家

我国最早的留学生前往的国家是朝鲜。

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时期,燕国贵族姬容因燕国发生内乱,逃到了朝鲜半岛的箕子朝鲜,并受到了箕子朝鲜君主的优待。姬容带去了先进的中国文化和技术,包括冶金、农业和礼仪制度,对箕子朝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姬容被认为是第一个前往朝鲜半岛的中国留学生。

之后,随着中朝两国交往的加深,前往朝鲜半岛留学的中国学生逐渐增多。他们学习朝鲜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并把中国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带到朝鲜半岛,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到了唐朝时期,唐朝与新罗国的关系十分密切。新罗国多次派遣留学生前往唐朝学习,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最著名的留学生之一是薛聪,他曾在唐朝留学多年,回国后成为新罗国的一位重要大臣,为新罗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朝两国的留学生交流历史悠久,为两国文化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中朝两国之间的留学生交流依然十分活跃,每年有数千名中国学生前往朝鲜半岛留学,也有许多朝鲜半岛学生前往中国留学。他们的交流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化发挥着积极作用。

4、我国最早的留学生是什么时候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留学生通常被认为是清朝同治九年(1870)派遣的“幼童出洋”团。

该团由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发起,共30名10-15岁的少年。他们被送到美国留学,学习科学、数学、工程等学科。这批留学生日后成为中国近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包括詹天佑、唐绍仪、蔡廷干等。

派遣幼童出洋的目的是为了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近代工业化人才。当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科技来加强国家实力。留学生们被期望学成归国后,能够帮助中国实现富强和现代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幼童出洋之前,也有一些中国学生以个人身份自费留学海外。例如,容闳于1847年赴美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位在美国获得学位的留学生。幼童出洋是政府组织、规模较大的一次出国留学行动,因此被认为是官方最早派遣的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