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名单第十四届学生)
- 作者: 张洛萱
- 发布时间:2024-07-17
1、四川留法勤工俭学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四川省政府选派学生赴法国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
1916年,为培养现代化工业人才,四川省议会通过决议,选派优秀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第一批选派了19名学生,在成都东文中学学习法语,由四川省财政厅拨款资助。
1920年,第一批学生赴法,进入蒙达尔纪技术学校和巴黎高等工业学校学习。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优异。同时,他们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宣传中国文化,增进中法友谊。
1922年至1924年,四川省又分批选派了30多名学生赴法留学,学习理工、医学、农学、商学等专业。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勤奋学习之余,还积极参加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如在工厂打工、做家庭教师等,以补贴生活费和学费。
留法勤工俭学的四川学生学成回国后,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饶毓泰、教育家李实和张世文等。他们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它体现了四川人民渴望现代化、振兴国家的情怀,也展示了四川学子的勤奋、刻苦精神。
2、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名单第十四届学生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第十四届学生名单现已公布。这些学生经过严格选拔,来自四川省各地,他们将赴法国攻读工程、管理、艺术等专业。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项目始于1995年,迄今已有20余年历史。该项目旨在帮助优秀学子赴法国深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生们将赴法国里昂、巴黎等地学习,在勤工俭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国文化和社会。
第十四届学生中,不乏佼佼者。如来自四川大学的刘文静,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称号。她将赴法国巴黎索邦大学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张博雅,以优异成绩保送至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学院学习电子工程。
这些学生满怀期待,即将开启一段难忘的留学之旅。他们将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成为中法友谊的桥梁,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川省教育厅将继续支持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项目,让更多优秀学子有机会实现留学梦想。
3、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佼佼者包括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佼佼者包括:
蔡元培(1868-1940):教育家、思想家,曾留学法国,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倡导科学与民主,推动教育改革。
李石曾(1881-1973):政治家、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参与辛亥革命,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
吴玉章(1878-1966):革命家、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参与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后担任四川大学校长和四川省教育厅厅长。
李璜(1894-1979):政论家、历史学家,曾留学法国,回国后担任《国民公报》主编和四川大学教授,以反对国民党独裁而闻名。
陈仪(1883-1950):政治家、军事家,曾留学法国,回国后担任过浙江省主席和台湾省主席,因贪腐被处决。
这些留学法国的勤工俭学学生,在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教育、政治和社会变革的事业,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精神和思想,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4、四川留法勤工俭学与新时代青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彼时的四川青年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远赴重洋,在异国他乡刻苦学习,展现了中华儿女的坚韧不拔和矢志不渝。
时至今日,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精神依然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奋发向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青年既要继承前辈的光荣传统,也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青年正是因为心中怀揣着报国理想,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求学之路。新时代青年也要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青年要勤奋学习。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青年在异国他乡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新时代青年也要珍惜学习机会,勤奋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青年要勇于实践。四川留法勤工俭学青年不仅勤奋学习,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新时代青年也要勇于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炼意志,更好地服务社会。
.jpg)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精神是四川青年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代青年精神风貌的缩影。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新时代青年必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流砥柱,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