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什么留学时思想发生了巨大转折(鲁迅在什么留学时思想发生了巨大转折的事情)
- 作者: 马晏溪
- 发布时间:2024-07-11
1、鲁迅在什么留学时思想发生了巨大转折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赴日之初,鲁迅曾寄希望于明治维新的思想和科学,希望通过引入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使中国摆脱落后和专制。随着深入接触日本社会,他逐渐发现西方文化的移植并未给日本带来真正的进步,反倒加深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
这一发现让鲁迅对日本和西方产生了深深的失望,也促使他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留学期间,鲁迅广泛阅读了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著作,从《诗经》《楚辞》到《史记》《三国演义》,深入探究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弊端。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鲁迅发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同时也被封建礼教、专制主义和愚昧落后所桎梏。他意识到,中国的出路不仅仅在于引进西方技术,更在于改造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发掘其内在的进步因素,抛弃其腐朽落后的糟粕。
这种思想转折使鲁迅放弃了早期改良主义的幻想,转而投身于革命的道路。留学回国后,他以笔为武器,揭露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麻木,呼唤人民觉醒和反抗,为中国革命的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鲁迅在什么留学时思想发生了巨大转折的事情
留学日本期间,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折。
1902年,鲁迅赴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他原本志在从医,救国济民。在日本,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国民的麻木,深感仅靠医学无法拯救中国。
一次,鲁迅在仙台街头目睹了一群中国人围观一个中国学生被日本巡警殴打却不敢上前制止的场景。这让他彻底意识到清政府的无能和国民的懦弱。同时,他还阅读了大量西方启蒙思想著作,如尼采、叔本华、易卜生等,这些思想对他的影响很大。
鲁迅逐渐抛弃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转而接受了西方的启蒙思想。他认为,中国要救亡图存,必须进行思想启蒙,唤醒国民的觉醒意识。他开始用笔作刀,以杂文、小说等形式,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国民麻木。鲁迅的思想转折,标志着他从一个立志于救国济民的青年医生,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和思想启蒙家。
3、鲁迅在什么留学时思想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
.jpg)
鲁迅留学前的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主张通过改良文化来救国。在1902年赴日本留学期间,鲁迅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折和变化。
在日本,鲁迅接触到了西方先进思想,如进化论、尼采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这些思想对他的影响至深。他开始意识到满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以及人民的麻木不仁。进化论让他相信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斗争,而尼采哲学则激发了他在逆境中抗争的精神。
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对鲁迅的影响最大。他从马克思那里理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阶级斗争的规律。他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通过革命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还接触到了中国近代文学,如梁启超的小说和章太炎的杂文。这些文学作品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并以笔为武器,揭露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回国后,鲁迅继续传播他吸收的思想,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用犀利的笔锋批判旧社会,启蒙民众,为中国革命的思想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鲁迅留学期间发生了几件事
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经历了多件重大事件:
一、结识章太炎
1902年,鲁迅赴日本留学,结识了中国革命派领袖章太炎。章太炎的思想深深影响了鲁迅,使他开始接触革命思想和传统文化。
二、参与反清运动
在日本期间,鲁迅积极参与反清革命活动。他担任《国民新报》编辑,发表了大量抨击清政府的犀利文章,成为中国革命派的重要宣传家。
三、学习医学
鲁迅原先攻读的是医学,但目睹了日俄战争中中国军人的惨状后,他毅然弃医从文。1907年,他发表了《文化偏至论》一文,呼吁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社会问题,投身救国运动。
四、翻译外国文学
留学期间,鲁迅广泛阅读了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翻译介绍到中国。他翻译了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娜拉》和爱尔兰作家王尔德的《莎乐美》等作品,为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结成文学团体
1918年,鲁迅与周作人等人结成文学团体“新青年”,共同创办了同名杂志。该杂志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重要平台,传播了鲁迅的文学思想和呐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