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中国赴苏联留学生(中国赴苏联留学生签证流程)

  • 作者: 杨知栀
  • 发布时间:2024-05-10


1、中国赴苏联留学生

中国留苏学子的足迹

自20世纪初以来,无数中国学子怀揣求知之梦,远赴苏联留学。他们为中苏文化交流架起桥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早期的留苏学生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领域,如钱学森、邓稼先等。他们回国后成为中国科技事业的领军人物,为中国的核武器和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成为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地。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奔赴苏维埃,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等院校学习军事、政治和工业技术。他们回国后活跃在抗日战场和中国革命的各个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进一步加强,留苏学子的人数也大幅增加。他们在苏联接受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教育,为中国经济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中国赴苏联留学的高潮时期,每年都有数千名学子前往苏联深造。他们广泛涉及工科、理科、人文学科等各个领域,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管理经验和文化艺术成就。

留苏学子在异国他乡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他们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回国后,他们把所学知识和经验带回祖国,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

中国赴苏联留学的历史是一段难忘的求知之旅。留苏学子们以他们的学识和情怀,为中苏两国友好合作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中国赴苏联留学生签证流程

赴苏留学签证流程

申请材料:

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机构入学通知书原件

护照原件及护照信息页复印件

签证申请表(填写完毕并签名)

2张近期护照大小相片

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邀请函(如适用)

经济资助证明(如银行存款证明、奖学金证明)

健康证明(经俄罗斯医生认可的体检证明)

申请流程:

1. 确认入学资格:收到俄罗斯高校的入学通知书。

2. 准备材料:收集上述所有申请材料。

3. 填写申请表:下载并填写签证申请表,并在签名栏处签名。

4. 提交申请:亲自或通过邮寄方式向俄罗斯驻华使领馆提交申请材料。

5. 缴纳签证费:根据使领馆要求缴纳签证费。

注意事项:

签证有效期一般为一年。

停留时间在签证上注明。

签证申请处理时间通常为10-15个工作日。

使领馆有权要求提供其他材料或进行面谈。

签证获批后,请仔细检查签证信息,确保无误。

入境俄罗斯后,需要在30天内向当地移民局登记。

温馨提示:

建议提前准备申请材料,避免因延误而影响出行计划。

请关注俄罗斯驻华使领馆官网获取最新签证信息。

保留申请材料复印件以备查。

3、中国赴苏联留学生有多少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赴苏联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约为12万余人。

最早一批中国学生赴苏联留学可追溯至1921年,当时赴苏联留学的学生仅有数十人。20世纪50年代,受中苏关系密切的影响,赴苏留学进入高峰期,仅1951年一年,中国就派遣了3000多名学生赴苏留学。此后,赴苏留学人数逐年增加,1957年达到最高峰,当年中国赴苏留学人数超过7000人。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赴苏留学人数大幅减少。1966年,中国宣布停止派遣学生赴苏联留学。1989年,随着中苏关系正常化,中国再次派遣学生赴苏留学,但人数远少于之前。

赴苏联留学的中国学生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莫斯科鲍曼理工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等高校,学习的专业涵盖工科、理科、文科等多个领域。

这些赴苏留学生学成归国后,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学家和学者,如邓稼先、钱学森、王淦昌、李四光、竺可桢等,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中国派往苏联留学名单

随着中苏关系的密切,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选派了一批优秀青年赴苏联留学,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批留学生名单如下:

1. 钱学森:航空工程和力学专家

2.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

3. 华罗庚:数学家

4. 钱三强:物理学家

5. 王淦昌:物理学家

6. 李四光:地质学家

7. 周培源:物理学家

8. 竺可桢:气象学家

9. 竺敏:语言学家

10. 赵忠尧:物理学家

这些留学生在苏联刻苦学习,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数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杰出贡献。

时至今日,中苏留学名单上的这些名字仍被后人敬仰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