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郭沫若留学日本吗(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哲学是)

  • 作者: 郭伊婳
  • 发布时间:2024-07-26


1、郭沫若留学日本吗

郭沫若留学过日本,这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段经历。

1923年,郭沫若怀揣着文学理想,踏上了留学日本的旅程。他考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专攻病理学。在日本的七年间,他广泛涉猎日本及西方的文学、历史、哲学作品,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留学期间,郭沫若积极参加中国学生运动。他创办了《创造社》,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诗歌和散文。这些作品激发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有力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郭沫若在日本还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如鲁迅、周作人等。这些交往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29年,郭沫若学成回国。他把留学日本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思想带回了中国,在文学、历史、考古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2、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哲学是

郭沫若留学日本期间,受到多个哲学流派的深刻影响,其中对他后期思想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马列主义。

1920年,郭沫若接触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其强调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理想的思想体系深深吸引了郭沫若。他弃医从文,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和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马列主义为郭沫若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让他认识到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阶级斗争,只有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列主义倡导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对郭沫若的历史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开始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审视中国历史和社会现实,主张用进化论和阶级斗争论来解释历史现象。

同时,马列主义强调革命的实践和群众路线,也影响了郭沫若的文学创作。他开始关注现实生活,描写劳动人民的斗争和疾苦,为革命事业服务。

因此,马列主义对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成为他后期思想的基石,指引着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3、了解郭沫若留学日本时期的思想和文学活动

郭沫若留学日本时期,思想与文学活动都发生了显著转变。

思想解放:

在日本,郭沫若接触了西方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对旧封建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他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发表了《丑奴儿》等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和军阀压迫的控诉。

文学创作:

文学方面,郭沫若开始尝试新诗和戏剧创作。他的新诗《女神》突破了传统诗词的束缚,表现出浪漫主义和革命精神,成为中国新诗的代表作。他还创作了历史剧《屈原》和《棠棣之花》,借古喻今,歌颂反抗暴政的英雄。

民族主义觉醒:

留学日本期间,郭沫若亲身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这激发了其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他在《少年中国》一诗中号召中国青年团结起来,为祖国的复兴而奋斗。

艺术探索:

郭沫若在日本还接触了日本传统审美和艺术形式。他学习了和歌、俳句等日本诗歌,并对浮世绘等绘画艺术产生了兴趣。这些艺术形式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他的审美视角。

通过留学日本时期的思想解放、文学创作、民族主义觉醒和艺术探索,郭沫若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革命意识、艺术才华和民族情怀的诗人、剧作家和学者。他的思想和文学活动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郭沫若在日本哪里留学

郭沫若,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曾于1914年至1921年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郭沫若先后就读于以下学校:

早稻田大学(1914年-1916年):郭沫若最初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科,学习日本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

九州帝国大学”(1916年-1918年):郭沫若因不满早稻田大学的学风而转学至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学习医学。

京都帝国大学(1918年-1921年):郭沫若再次转学至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学习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并师从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

在京都帝国大学期间,郭沫若表现优异,并于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与鲁迅、周作人等进步人士有过密切交往,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转变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