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学生直接进事业编制(留学生直接进事业编制谁提议的)

  • 作者: 杨芊昱
  • 发布时间:2024-05-10


1、留学生直接进事业编制

随着国家对海外留学人才的重视,不少留学生归国后希望能直接进入事业编制。近年来,一些省市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留学生给予事业编制岗位优先考虑。

对于留学生直接进事业编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职业稳定性强。事业单位属于国家机关序列,具有较强的职业稳定性,可以为留学生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保障。

二是发展前景广阔。事业单位一般从事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科技研发等领域,为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发展平台和晋升空间。

三是社会地位较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可以为留学生带来一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留学生直接进事业编制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是竞争激烈。事业编制岗位往往招录人数有限,而近年来归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竞争也变得愈发激烈。

二是条件要求高。各地对留学生直接进事业编制都有不同的条件要求,包括学历、专业、工作经验等。留学生需要仔细了解政策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是可能存在地域限制。一些省市的事业编制岗位仅限于本省或本市留学生报考,外省市留学生可能无法报考。

留学生直接进事业编制是一条可行之路,但需要充分了解政策、做好充分准备并积极参与竞争。如果能够成功进入事业编制,可以为留学生提供稳定的职业保障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留学生直接进事业编制谁提议的

关于留学生直接进入事业编制的建议,最早可追溯至2017年全国两会上。当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善修建议,为吸引和留住海外优秀人才,政府应允许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事业单位编制。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的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其中明确提出,对于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采取直接考核测评的方式,择优进入事业单位。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和服务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事业单位面向留学回国人员公开招聘,对符合条件的留学回国人员可直接进入事业单位编制。

2022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印发了《关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和留学回国人员直接进入事业单位的机制。

综上,留学生直接进入事业编制的建议是由多方提出,经过多年讨论和完善,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政策体系。

3、2024年留学生不能考公务员

随着 2024 年公务员考试临近,众多留学生群体面临着新的担忧:留学生是否还能参加公务员考试?

2023 年,部分省市发布了公务员考试公告,其中明确规定,留学生不得报考公务员岗位。这一政策引起了众多留学生的强烈反响。

留学生们认为,他们经过多年的海外求学,具备了专业技能和全球化视野,理应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一些留学生已经回国发展,将自己的海外经验带回祖国,贡献社会。

而支持禁止留学生报考公务员的观点则认为,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需要对国家忠诚,而留学生在海外长时间生活,可能会受到外国思想的影响,不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目前,对于留学生是否能考公务员尚未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各地政策存在差异,有的地区允许报考,有的则明确禁止。

如果 2024 年公务员考试将留学生排除在外,那么将对留学生群体造成重大影响。一方面,阻碍了他们为国家服务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他们事业发展和就业竞争力。

因此,如何平衡留学生的报考需求与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忠诚度,需要相关部门深思熟虑,制定合理的政策。留学生群体是国家宝贵的智力资源,他们的海外经验和国际视野应当得到重视和发挥。

4、留学生回国就业央企最新规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其中也不乏报考央企的。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央企近年来也出台了多项针对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并针对留学生回国就业制定了新的规定。

根据最新的规定,留学生回国就业央企,需满足以下条件:

学历要求:具有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国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专业要求:所学专业与央企招聘岗位相关。

工作经历:具有相关工作经历或实习经验。

语言要求: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通过英语水平考试。

符合上述条件的留学生,可通过以下途径应聘央企:

网上报名:登录央企官方招聘网站报名。

校园宣讲:参加央企在国外大学的校园宣讲会。

人才引进:通过央企与外国大学合作的人才引进计划申请。

入职后,留学生将享受央企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包括:

薪酬福利: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社保等。

职业发展:提供系统的培训、轮岗等职业发展机会。

生活保障:提供住房补贴、安家费等生活保障措施。

新规的出台,旨在鼓励更多留学生回国就业,为央企建设做出贡献。同时,也体现了央企对人才引进的重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