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留苏学生是谁(第一例留苏学生结婚案是经过谁亲自批准的)
- 作者: 李竞琛
- 发布时间:2024-05-10
1、第一批留苏学生是谁
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掀起了一股赴俄留学的浪潮,这些留学生成为了近代中俄文化交流的先驱。在这第一批留苏学生中,有两个名字尤为显著:郭隆真和蒋方震。
郭隆真,原名郭心萍,1888年出生于江西南昌。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于1903年赴俄留学,成为第一位被俄国立莫斯科大学录取的中国学生。他在莫斯科学习工程学,毕业后回国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建设,为中国的近代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蒋方震,189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06年,他与郭隆真一同赴俄留学。蒋方震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学,毕业后回国投身于政治活动。他曾任北京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职,致力于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教育改革。
郭隆真和蒋方震作为第一批赴俄留学的中国学生,不仅开拓了中俄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他们的经历和成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至今仍被后人所铭记和敬仰。
2、第一例留苏学生结婚案是经过谁亲自批准的
在清末留学海外的风潮中,留学生之间的婚姻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第一例留苏学生结婚案的批准,标志着中国社会对留学生婚姻观念的转变。
1907年,留苏学生朱光熙与袁复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结婚。由于当时中国法律尚无关于海外同胞婚姻的规定,因此此桩婚事无法得到官方承认。为此,朱光熙向时任大清驻比利时公使胡惟德求助。
胡惟德对此事十分重视。他认为,留学生婚姻问题不仅涉及个人命运,更关乎中国社会的未来。经过慎重考虑,胡惟德决定向清廷请示,由其亲自批准这桩婚事。
清廷收到胡惟德的奏请后,也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当时,清廷正在推行改革,大力发展教育。留学生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是国家的希望。因此,清廷决定打破传统观念,批准朱袁两人的婚姻。
1908年,清廷正式颁布上谕,批准朱光熙与袁复礼的婚姻,并规定今后留学生在海外结婚,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均可得到官方承认。
第一例留苏学生结婚案的批准,打破了清廷长期以来的婚姻观念,为留学生婚姻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不仅体现了清廷对新思想的接纳,也标志着中国社会对海外同胞婚姻观念的转变。
3、谁同意 第一例留苏学生结婚
留苏学子婚恋史:谁同意了第一例?
随着1920年中国第一批留苏学生的归国,中国近代留学史就此拉开序幕。在这些学子中,爱情的萌芽也悄然绽放,留苏期间诞生的婚姻成为一段佳话。谁同意了第一例留苏学生结婚,却鲜为人知。
1922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应邀访问苏联。在莫斯科,他偶遇了来自湖南的留苏学生柳亚子。柳亚子向蔡元培请示,请求同意其与同为留苏学生的李白英结婚。
蔡元培素来主张男女平等,对于学生婚恋持开放态度。经慎重考虑,他同意了柳亚子的请求,并为他们主持了婚礼。这也是中国第一例留苏学生结婚。
柳亚子的婚礼在留苏学子中引起很大反响,打破了传统观念对学生婚恋的束缚。自此,留苏学生之间自由恋爱的风气逐渐盛行,为中国近代婚姻制度的革新埋下了伏笔。
蔡元培对留苏学生婚恋的开明态度,不仅体现了他对青年进步思想的支持,也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变化。第一例留苏学生结婚,不仅是一段爱情佳话,更成为中国近代男女平等观念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4、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名单
中国第一批留学苏联名单
1. 刘少奇,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2. 瞿秋白,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3. 陈延年,中共中央委员
4. 陈乔年,中共中央委员
5. 项英,中共中央委员
6. 罗亦农,中共中央委员
7. 蔡和森,中共中央委员
8. 周恩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9. 陈独秀,中共中央委员
10. 张国焘,中共中央委员
11. 李立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2. 张太雷,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3. 苏兆征,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4. 邓中夏,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5. 王若飞,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6. 恽代英,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7. 蔡畅,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
18. 向警予,中共中央妇女部副主任
19. 杨之华,中共中央妇女部委员
_1.jpg)
20. 蔡子民,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副委员长
21. 李维汉,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22. 王世英,中共中央秘书长
23. 林育英,中共上海地委书记
.jpg)
24. 刘伯承,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25. 李富春,中共湖南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