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老舍留学英国(老舍留学英国哪所大学)

  • 作者: 杨默一
  • 发布时间:2024-05-10


1、老舍留学英国

在朗顿雾霭迷离的街头,老舍踏上了求学的异乡之路。彼时,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青年教授,求知若渴的他渴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1924年,老舍怀揣着梦想抵达英国伦敦。他进入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学习语言学,师从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在异国他乡的课堂,老舍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他的语言学造诣日益精湛。

除了课业,老舍也深入英国社会,体验西方文化。他走访了莎士比亚故居,领略了英国文学的深厚底蕴。他参观了大英博物馆,探寻古文明的遗迹。这些经历让他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留学期间,老舍开始创作文学作品。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异国风情,抒发内心的思乡之情。1927年,他的自传体小说《老张的哲学》在英国出版,受到当地读者的广泛好评。

在英国留学的三年间,老舍完成了语言学硕士学位,并奠定了自己文学创作的基础。他回国后,创作了大量小说、戏剧和散文,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老舍留学英国的经历,为他的人生和事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老舍留学英国哪所大学

老舍先生从未留学英国。其求学经历主要在中国,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

1924年,老舍先生赴英国讲学和考察,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在此期间,他曾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著名学府进行演讲和交流,但并未在这些大学注册为学生进行正式学习。

3、老舍出国留学是谁资助

老舍于1924年赴英国留学,其留学费用并非由他人资助,而是由他自行筹措。

老舍出身贫寒,父亲早逝,家境拮据。他早年曾做过打更、当家庭教师等杂役,节衣缩食,攒下一笔积蓄。他还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并出版小说《老张的哲学》等作品,获得了一定的稿费。

这些积蓄和稿费给了老舍留学的信心。他考取了官费留学生资格,但因名额有限,最终未能成行。于是,他决定自费留学。

老舍节衣缩食,变卖家产,凑足了旅费。他还得到了朋友和同事的支持。当时,北京师范大学的两名教授胡适和周作人,都曾资助老舍的小儿子,以减轻老舍的经济负担。

1924年8月,老舍带着仅有的500大洋,踏上了赴英的旅途,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在英国,老舍勤工俭学,节衣缩食,努力完成学业。他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令人钦佩。

4、老舍留学英国经历

老舍于1924年公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此行是他求学生涯的重要转折,不仅让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学和语言学,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

刚到英国,老舍经历了一段语言关的考验。他坚持每日苦读,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交活动,结识了不同领域的英国学者和作家。这些交流拓宽了他的视野,为他后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东方学院,老舍师从于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教授。高本汉的语言学研究和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理解,让老舍受益匪浅。他开始研习甲骨文和汉语语法,对汉语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老舍的文学创作也发生了变化。他融入西方现代文学技巧,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

留学期间,老舍还创作了大量作品。他发表了《老张的哲学》《二马》等小说,展示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这些作品受到了英国读者的赞赏,也为他奠定了在西方文坛的地位。

1929年,老舍学成回国,满怀报国热情。他将留学期间的所学所感融入创作中,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