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学生落户流程及条件(留学生上海落户毕业几年之内有效)

  • 作者: 杨晚棠
  • 发布时间:2024-05-10


1、留学生落户流程及条件

留学生落户流程及条件

留学生落户是指境外留学人员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在中国大陆定居的工作许可程序。其流程和条件如下:

流程:

1. 申请就业单位出具接收证明和派遣证。

2. 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

3. 办理《外国人居留许可证》。

4. 向当地公安机关提交入户申请。

5. 公安机关审核通过后,办理落户手续。

条件:

根据各地政策不同,留学生落户条件存在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要求:

1. 学历:拥有中国教育部认可的硕士及以上学历。

2. 专业:符合国家紧缺人才或相关产业发展需要。

3. 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部分地区有放宽)。

4. 工作单位:有合法的用人单位接收并提供相应的岗位和薪酬。

5. 社保和个税:符合当地规定,缴纳一定年限的社保和个税。

6. 无犯罪记录:在华期间无违法犯罪记录。

注意事项:

1. 落户申请应在学业完成后规定时间内提出,逾期可能影响落户资格。

2. 申请材料应真实、齐全,并按照当地公安机关要求提交。

3. 落户审核时间因地区和个案而异,一般在数月至一年不等。

4. 落户后,留学生需及时办理相关证件更名手续,如身份证、驾驶证等。

2、留学生上海落户毕业几年之内有效

留学生上海落户毕业几年之内有效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沪求学、就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上海市政府针对留学生群体推出了多项落户政策。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留学生毕业几年之内有效”的落户政策。

根据上海市政府的相关规定,留学生毕业后在沪就业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即可申请上海户口。需要注意的是,该政策规定毕业时间以留学生取得国外学历学位的时间为准,通常为获得国外学位证书的日期。

因此,留学生在毕业后应抓紧时间在沪就业,并尽快申请落户。根据以往的经验,留学生落户的黄金期一般为毕业后的1-3年。在此期间,留学生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寻找工作机会,并认真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一旦错过落户的黄金期,留学生再想要落户上海,难度会大大增加。这是因为,除了毕业时间限制外,留学生还需满足工作经历、社保缴纳满一定年限等条件。

因此,建议留学生在毕业后根据自身情况,尽早规划并申请落户上海。抓住落户的黄金期,不仅可以享受上海的福利待遇,更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留学生落户办理流程是怎么样的?

留学生落户办理流程

留学生落户办理流程如下:

第一步:满足条件

持有有效中国签证和居留许可

毕业于中国政府认可的境外高校

具有学士或以上学位

在上海市工作并缴纳社保满6个月

第二步:提交材料

到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护照原件及复印件

留学回国人员证明

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工作证明

社保证明

无犯罪记录证明

体检证明

照片

第三步:初审

公安机关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第四步:审批

公安机关对受理的申请进行审批,一般需时30个工作日。

第五步:制发外国人居留证

审批通过后,公安机关为留学生制发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

第六步:登记户口

持居留证到户籍所在地派出所登记户口。

注意事项:

材料齐全准确,避免出现错误或遗漏。

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以免因材料不全耽误办理进度。

认真填写申请表,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关注公安机关发布的最新政策和信息,及时了解办理流程的更新。

4、留学生落户上海新政策2024

留学生落户上海新政策2024

上海市为了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宣布实施留学生落户新政策,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

条件放宽

新政对留学生落户上海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重点针对在海外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留学生:

取消了此前需在海外工作满2年以上或持有海外永久居留证的限制。

放宽了对学历认证的范围,新增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

积分细则调整

新政调整了落户积分细则,更加注重留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学历、科研成果等指标积分略有提高。

新增了语言能力、国际交流等指标,鼓励留学生加强语言交流和国际合作。

申报流程优化

新政简化了落户申报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

申请人可在线提交材料,无需再纸质申报。

审批部门将加强与海外高校和认证机构的合作,提高审批效率。

操作指南

留学生落户上海需符合相关条件,并准备以下材料:

毕业证书、成绩单

学历认证证明

护照、签证

海外工作证明或永久居留证(如适用)

具体操作指南可登录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查询。

新政策旨在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来沪发展,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如有落户相关事宜,建议咨询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