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中国在国外留学生一览表(中国在国外留学生总数2020年)

  • 作者: 杨清歌
  • 发布时间:2024-08-09


1、中国在国外留学生一览表

纵览海外学子,中国留学生的身影遍布全球。他们怀揣梦想,踏上异国求学的征途,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架起桥梁。

美国:作为留学热门目的地,美国汇聚了来自中国的众多学子。他们活跃在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课堂上,在科学、工程、商科等领域攻读学位。

英国:英国以其悠久的学术传统吸引着中国留学生。牛津、剑桥等历史名校吸引了大批尖子生前来深造。他们专注于金融、教育、法律等专业,为中英两国的人才交流作出贡献。

加拿大:加拿大友好的移民政策和优质的教育水平吸引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主攻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领域。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近年来成为中国留学生的热门选择。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高校在工程、医学和商业领域名声在外。中国留学生在这些领域表现突出,为澳洲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活力。

日本:邻近的日本也吸引了大批中国留学生。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名校开设了多个面向中国学生的项目。他们专注于日语、经济、工科等专业,为中日友好交流贡献力量。

韩国:韩国的大学以其出色的理工科教育闻名。首尔大学、KAIST等高校吸引了中国留学生在电子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深造。他们为中韩两国的科技合作提供人才储备。

欧洲其他国家:中国留学生的身影也活跃在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他们在柏林自由大学、巴黎索邦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等名校攻读文学、艺术、社会学等专业,为文化多元化做出贡献。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不仅取得学业上的成就,更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积极组织中国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同时,他们也汲取外国文化精华,促进中外文化互鉴。

2、中国在国外留学生总数2020年

2020年,中国在国外留学生总数达到155万,与2019年相比大幅增长。这是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150万大关。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2020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继续增长,达到38万,占全球赴美留学生的33.5%。赴英、赴澳、赴加等国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也在稳步上升。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普遍表现优异,在学术、科研、文化交流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们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声誉,也为世界各国的多元化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留学生的海外求学之路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许多国家的边境关闭,航班停飞,导致留学生无法按时返校或回国。与此同时,疫情也对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留学生们依然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展现了中国青年的坚韧和毅力。他们也得到了中国驻外使领馆和相关机构的积极支持和帮助。

展望未来,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留学生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为中外交流与合作作出更大贡献。

3、中国在国外留学生总共有多少人?

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在国外留学的总人数约为160万人。其中,在美留学人数最多,达到397,289人,占总数的24.8%;其次是英国,有183,885名中国留学生;位居第三的是加拿大,中国留学生人数为155,460人。

在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其他国家,中国留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澳大利亚有142,923名中国留学生,德国有118,439名,法国有88,181名。

中国留学生的分布非常广泛,涵盖了世界各主要留学目的地。他们主要集中在理工科、商科、人文社科等领域学习。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留学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学生出国留学。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未来中国在国外留学的人数将继续稳步增长。

4、中国在外国留学的学生有多少人

根据2023年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为112.86万人。其中,在美留学的学生人数最多,超过54万人,其次是英国(18.1万)、澳大利亚(15.9万)、加拿大(15.2万)和德国(9.6万)。

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增长。2012年至2022年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了近一倍。这反映了中国学生对海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中国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动机是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海外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顶尖的科研设施和丰富的课程设置,吸引了众多中国学生前来求学。

出国留学也成为了中国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留学生在海外学习期间,不仅提升了自身知识和能力水平,也加深了对外国文化和社会风俗的了解,为中外友好交往和合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