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勤工俭学遗址(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游览地图)
- 作者: 张樱珞
- 发布时间:2024-05-10
1、留法勤工俭学遗址
留法勤工俭学遗址,见证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求知若渴之心。
.jpg)
20世纪初,民族危难之际,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远渡重洋,赴法留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们半工半读,艰苦求学。
巴黎第13区的一间小阁楼便是留法勤工俭学生的重要聚集地。这里曾住着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风云人物。他们白天勤工俭学,晚上挑灯夜读,埋首学术。曾经的简陋环境如今已成为缅怀先辈的红色地标。
蒙达尼大街上的中国商店,是留法勤工俭学的重要经济来源。同学们在这里出售丝绸、针织品等中国商品,所得收入用于学费和生活费。如今,这家商店已成为展示中法友谊的象征。
里昂的织机旁,留法学子们刻苦学习纺织技术,为振兴民族工业做准备。他们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勤工俭学的壮丽篇章。
这些留法勤工俭学遗址,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它们激励着后人传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2、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游览地图
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游览地图
一、序厅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简介
展出珍贵历史照片、文献
二、群英汇集展厅
介绍留法勤工俭学主要人物,如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
展示他们的留学生活、革命活动
三、勤苦学习展厅
刻苦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展出书籍、笔记、教学用具
四、积蓄力量展厅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建立的各种组织和机构
展示了组织活动、出版物等
五、传播真理展厅
留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
展出报刊、传单、宣传册
六、回国报效展厅
留学生回国后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展示了他们的事业、成就
七、纪念室
纪念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牺牲的烈士
陈列遗物、照片、纪念册
八、展厅外广场
留法勤工俭学纪念碑
回音壁,刻有邓小平题词:“留学回国报效祖国的奋斗目标一定要坚持”
3、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在哪个区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源地在江苏省宜兴市。
1919年5月,宜兴县的严仁申、赵世炎、张若名等青年学生组成了“欧洲旅费筹备处”,积极筹集经费,准备赴法国勤工俭学。9月,第一批18名宜兴学生乘“法国轮”赴欧留学。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宜兴的兴起与当地深厚的革命传统密不可分。早在清末,宜兴就涌现了革命党人华兴、范鸿仙等志士,为革命播下了火种。
宜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中国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留法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贡献。其中,赵世炎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在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
今天,宜兴有“留法勤工俭学发源地”之称,这不仅是一段光荣的历史,也是一代又一代宜兴人爱国报国的精神写照。
4、留法勤工俭学主要人物名单
留法勤工俭学的主要人物名单:
第一批(1919年)
周恩来
邓小平
蔡和森
向警予
李维汉
陈毅
李富春
第二批(1920年)
朱德
陈庚
聂荣臻
徐向前
刘伯承
彭德怀
林伯渠
.jpg)
第三批(1921年)
赵世炎
王若飞
恽代英
萧楚女
罗亦农
杨之华
邓中夏
第四批(1922年)
瞿秋白
张太雷
李立三
毛泽东
刘少奇
周扬
林一新
第五批(1923年)
彭湃
方志敏
杨殷
方林
冼星海
聂耳
陈伯达
这些留法勤工俭学生不仅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也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