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留学生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
- 作者: 朱予希
- 发布时间:2024-05-25
1、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
2、留学生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
留学生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
为满足留学生汉语学习需求,汉语言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汉语语言能力和中国文化素养为目标,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
基础阶段
汉语拼音、汉字结构
日常会话、语法基础
中国文化导论
会话与听力
日常对话、故事叙述
新闻报道、影视剧赏析
听力练习、口语输出
阅读与写作
文学作品、新闻报道
写作形式、论述技巧
古典诗词鉴赏
文化与交流
中国历史、文化、艺术
中国社会概况、生活方式
.jpg)
跨文化交际技巧
高级阶段
汉语高级语法、修辞学
文学鉴赏、汉语教学
中国文学史、文化史
研究性课程、实习或研究
为满足不同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设置选修课程,如商务汉语、传媒汉语、汉语教学、中国文学研究等。
课程内容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课堂授课、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辅助等。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汉语教学经验,并重视了解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需求。
通过系统全面的课程设置,留学生汉语言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出具有扎实的汉语语言基础、深厚的中国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汉语言人才。
3、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要求
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要求
为了满足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需求,各高校汉语课程设置要遵循以下要求:
1.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涵盖汉语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应用能力训练。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音、汉字等;文化知识包括中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应用能力训练包括听、说、读、写。
2. 教材选择:教材应符合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采用讲授、对话、讨论、视听等多种教学方式。
4.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应合理,保证留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机会。一般来说,每学期应安排60-90学时。
5. 师资要求: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汉语语言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 评估方式:评估方式应多元化,包括平时考核、作业评定、期末考试等。平时考核可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估;作业评定可采用口头报告、写作任务等方式进行评估;期末考试可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7. 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系统化、层次化,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应有所侧重,逐步提高难度和要求。
各高校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留学生需求,设置选修课程或开设专题讲座,丰富汉语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留学生的学习需要。
4、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方案
留学生汉语课程设置方案
目标:提升留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满足其学习、生活和就业需求。
课程体系:
基础阶段:
拼音、语音、语法基础
日常会话、阅读理解
_1.jpg)
汉字书写和词汇积累
强化阶段:
综合汉语能力提升
专题词汇和语法拓展
听力、口语和写作强化训练
提高阶段:
汉语言文化专题研究
高级会话和学术写作
中外文化交流与跨文化沟通
教学方法:
互动式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习内容和提高学习效率
小班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课程时长:
每学期16-18周
每周12-15学时
考核方式:
日常课堂表现
定期测验和考试
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综合考核
选课原则:
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进行分级选课。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鼓励留学生选修与专业相关的汉语课程,提高其专业汉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