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留学的特点是什么(近代留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 作者: 李墨尧
- 发布时间:2024-07-24
1、近代留学的特点是什么
.jpg)
近代留学的特点:
1. 留学目标明确:近代留学者大多怀抱救国图强、追求进步的远大志向,他们赴国外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以振兴祖国。
2. 政府支持:政府认识到留学的重要性,积极选派官费留学生出国深造,派遣留学人员考察团,资助留学生学费和生活费。
3. 学科专业化:近代留学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等学科专业,旨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
4. 师徒传承:留学者注重师徒传承,他们在国外师从名师,接受严格的学术指导,学成归国后在国内培养人才,形成学术传承脉络。
5. 知识报国:留学归国人员肩负着知识报国的使命,他们积极参与国内的建设和改革,将所学知识和经验应用到祖国的各个领域。
6. 文化交流:近代留学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留学者既吸收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同时也向世界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
7. 时代影响:近代留学受当时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留学风潮时起时伏,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模。
8. 影响深远:近代留学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近代留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近代留学教育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近代留学教育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教育现象,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精英化:留学者多为当时社会中的精英群体,包括政治家、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
政府支持:清政府认识到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公派、资助等方式大力支持留学事业。
留学目的地多样:留学者前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接触到不同文化和先进知识。
学科多元:留学主攻学科十分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科学等多个领域。
近代留学教育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传播先进思想:留学者归国后,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带回中国,成为近代中国启蒙和改革的先驱。
培养国际视野:留学经历拓宽了留学者的眼界,培养了他们的国际视野,为中国近代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动社会变革:留学归国人员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担任重要角色,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进程。
促进文化交流: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外文化互鉴。
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留学归国人员为中国近代化事业提供了宝贵的人才储备,成为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3、近代留学的特点是什么和什么
近代留学的特点
近代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以官方派遣为主:
近代初期,清政府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开始派遣官费留学生出国留学。官费留学生由国家资助,主要学习军事、工业、农业等实科专业。
2. 留学目的地集中:
近代留学生主要留学于欧美国家,其中美国和日本最受青睐。这是由于这些国家科技发达、经济繁荣,并已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
3. 学习内容偏重实科:
近代留学生主要学习军事、工程、医学、自然科学等实用学科。这是因为清政府急于学习西方技术,以应对国内的变革和外来的侵略。
4. 留学时间较短:
近代留学生的留学时间一般为三到五年,相对较短。这是由于国家需要这些留学生迅速学成归国,为国家建设服务。
5. 归国后被重用:
近代留学归国后,绝大部分留学生都能得到重用。他们担任政府要职、大学教授或企业领导,在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近代留学教育始于什么计划
近代留学教育始于“庚子赔款留美计划”
1899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1900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规定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1905年,美国政府向清政府提出建议,将赔款中的一部分作为留学经费,资助中国学生赴美学习。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于1908年颁布了《庚子赔款留美计划》,这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官费留学计划。
该计划规定,清政府每年派遣120名学生赴美留学,学制为四年。学生须满足年龄、学历和身体健康等要求。留学费用由庚子赔款中支出。
庚子赔款留美计划的实施,开启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于1909年启程,他们主要攻读理工科、农科、商科等实用学科。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庚子赔款留美计划催生了中国近代留学热潮。此后,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又陆续出台了多项留学计划,派遣了大批学生赴美、英、法、德等国深造。这些留学归国人员成为中国近代建设的骨干力量,为中国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