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鲁迅赴日留学(鲁迅赴日留学的原因,改观原因(从医人到医国的过程))

  • 作者: 刘梓豪
  • 发布时间:2024-05-10


1、鲁迅赴日留学

鲁迅赴日留学,是其思想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02年,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告别故乡绍兴,远渡重洋,踏上了东瀛求学的旅程。

初到日本,鲁迅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术。目睹日本殖民者在华的暴行,他深刻感受到武力救国的无望。于是,他毅然放弃医科,转入仙台高等师范学校文科,探寻救国之道。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广泛涉猎西方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著作。他接触了普列汉诺夫、高尔基等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作品,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认清了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并开始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04年,鲁迅回国参与救亡运动。他先后担任绍兴中等师范学堂监督、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并创办《越铎日报》等报刊,宣传新思想,抨击旧制度。

1909年,鲁迅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一员。他积极参加反清活动,撰写杂文和小说,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黑暗,鼓吹民主革命。

鲁迅在日本的留学经历,为他日后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从一个封建士大夫转变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鲁迅赴日留学的原因,改观原因(从医人到医国的过程)

鲁迅赴日留学的目的是学医,原因有:

救国之心:鲁迅目睹国人受病痛折磨,决心学医救助同胞。

文化落后:清末中国医学落后,鲁迅希望引进西医技术。

反清革命:鲁迅是革命派人士,认为通过学医培养强健国民,助力革命。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目睹了中日战争的惨烈,深刻感受到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源。他逐渐意识到,单靠医学救不了国,必须唤醒民众的思想意识,医治国民精神的麻木。

于是,鲁迅发生了思想改观,从医人转型为医国:

文学救国: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刀,希望通过文学揭露社会黑暗,唤醒国人。

反封建:鲁迅通过作品批判封建礼教、愚昧迷信,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启蒙民智:鲁迅的文章思想深刻,针砭时弊,启发民众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

鲁迅的弃医从文,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他用文字医治国民心病,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

3、鲁迅赴日留学的原因,改观原因

鲁迅赴日留学,始于1902年。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求取新知:清末中国积贫积弱,鲁迅认为唯有学习先进国家才能振兴国家。留学日本,是当时青年获取西方知识的重要途径。

医治眼疾:鲁迅早年患有严重的眼疾,便前往日本求医。在接触到日本维新思想和文学后,逐渐改变了志向。

鲁迅赴日后,改学文艺的原因主要如下:

日本维新思想的启蒙:鲁迅在日本接触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受到他们的救国主张和启蒙思想影响,认为文学有改变社会的强大力量。

日本文学的感染:鲁迅接触到日本近代文学,如森鸥外的《舞姬》和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发现文学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现实,还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国情考察与反思:鲁迅在日本期间,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渐意识到清朝统治的腐败和中国社会的落后。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必须从文化和思想的变革入手,而文学正是这一变革的利器。

由此,鲁迅决心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唤醒国人,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4、鲁迅赴日留学的情绪变化

鲁迅赴日留学之初,满怀希望与憧憬。他渴望接触先进知识和思想,为祖国的启蒙和救亡做出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情绪经历了起伏变化。

初到日本,鲁迅兴奋不已。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医学,并积极参加留学生组织的活动。随着对日本社会的深入了解,他逐渐发现日本远非想象中那么美好。他目睹了日本政府的欺骗和歧视,以及中国留学生的窘迫处境。这些经历让他对日本产生了幻灭感。

同时,鲁迅对中国国内的动荡也心怀担忧。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让他感到绝望。他开始意识到医学救不了中国,必须从思想和文化入手。于是,他转学文科,致力于探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随着对祖国的了解加深,鲁迅的民族意识觉醒。他痛感中国文化的衰落和民族的屈辱,并立志用手中的笔唤醒国民。他的作品在国内却屡遭封禁,让他感到孤独和愤怒。

最终,鲁迅怀着无奈与失望的心情决定回国。尽管赴日留学没有实现他最初的理想,但它却让他对中国和世界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