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外国留学生总数(2020年外国留学生人数)

  • 作者: 陈苡朵
  • 发布时间:2024-05-10


1、外国留学生总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外国留学生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不断增强,留学生人数也在持续增长。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的数据,2020年全球外国留学生总数约为620万,比2015年的490万增长了26%。其中,美国以100万的外国留学生数量位居第一,其次是中国(90万)、印度(80万)、德国(40万)和英国(30万)。

外国留学生总量增长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全球化促进了跨国交流和合作,使得跨国求学变得更为普遍。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对高技能移民持开放态度,吸引了大量留学生毕业后留在当地就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也推动了外国留学生数量的增长。

外国留学生对于接收国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观点,促进了多元化和社会包容性。他们还为当地经济做出了贡献,例如创造就业机会和刺激消费。留学生毕业后往往在自己的家乡发挥重要作用,促进母国与所在国的交流合作。

外国留学生流动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一些国家对移民和留学生持排斥态度,阻碍了留学生的融入和发展。留学生往往面临语言、文化和适应方面的困难,需要相应的支持和服务。

总体而言,外国留学生总数的增长反映了全球化进程和教育全球化的趋势。外国留学生对于接收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既促进教育全球化,又保障外国留学生的权益和福祉,是各国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2、2020年外国留学生人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外国留学生人数大幅下降。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留学生53万人,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12万人。下降幅度为18.3%,创下近年最大降幅。其中,来自韩国、美国和日本的学生人数降幅最为明显。

疫情导致国际旅行受限,许多留学生被迫推迟或取消留学计划。疫情也对留学生的经济状况产生了影响,一些家庭无法再负担留学费用。

留学生人数的下降对中国高校产生了负面影响。留学生学费和生活费是高校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留学生还能够为高校带来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合作机会。

为了应对疫情对留学生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简化留学生签证办理程序、提供经济援助和心理支持等。高校也积极调整招生策略和教学方式,以吸引和留住留学生。

尽管2020年留学生人数大幅下降,但中国政府和高校都致力于在疫情后恢复和发展留学生教育。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际旅行限制放松,留学生人数有望逐步回升。

3、2019外国留学生数量

2019年,中国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共有外国留学生49.22万人,较上年增长8.1%。其中,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数量最多,超过5万人;其次是泰国,留学生数量超过4万人;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和俄罗斯的留学生数量也较多,分别超过2万人。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文科、管理和理工领域。其中,商科、经济学和语言学是最受外国留学生欢迎的专业。工程、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专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留学生。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和支持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例如,中国政府设立了奖学金计划、简化签证程序和提供语言培训等服务。这些措施对增加外国留学生数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他们为中国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视角,丰富了中国的高校教育,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4、外国留学生总数有多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涌入世界各地求学。近年来,各国接纳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外国留学生总数已超过600万人。其中,美国是最大的留学生接收国,拥有超过100万的外国留学生。其次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国家,这些国家也接收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

外国留学生的来源地主要集中于亚洲,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46%。其中,中国、印度和韩国是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其他来源国还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等地区。

外国留学生对各个国家的影响深远。一方面,他们为接收国带来了多样性和多元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另一方面,外国留学生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在消费、租房和就业等方面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

为了吸引和留住外国留学生,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采取了各种措施,如提供奖学金、简化签证流程和加强教育质量等。同时,社会各界也为外国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顺利融入当地社会。

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外国留学生数量预计还会继续增长。各国政府和教育机构需要继续关注外国留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多支持和服务,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融合,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