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第一批赴苏留学的名单(第一批赴苏留学的名单是什么)

  • 作者: 朱星莼
  • 发布时间:2024-06-19


1、第一批赴苏留学的名单

1921年8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选派第一批6名党员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他们分别是:

张太雷

刘仁静

王若飞

陈延年

施存统

赵世炎

这6名党员是经过严格选拔的,他们不仅在政治上坚定,而且在学业上成绩优异。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期间,他们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积极参加了中国革命的讨论和筹划。

1922年2月,第一批赴苏留学的党员顺利完成学业回国,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中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张太雷、陈延年和赵世炎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

第一批赴苏留学的党员是“五四”运动后中国青年知识分子赴苏留学的先驱,他们怀着革命的理想,远赴异乡,学习先进的思想,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第一批赴苏留学的名单是什么

1921年8月,中国第一批赴苏留学人员名单公布,共20人:

1. 王承绪

2. 邓希贤

3. 王均一

4. 刘蓉

5. 赵一曼

6. 谢鸿焘

7. 周启鸣

8. 王昌荣

9. 郭致德

10. 袁云伯

11. 蔡广仪

12. 冯晓东

13. 陈风鸣

14. 李平善

15. 贺寿昌

16. 郑介民

17. 陈维新

18. 大公兰

19. 蒙宝钦

20. 吴毅

3、第一批赴苏留学的名单是谁

1921年8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从上海派出了我国第一批赴苏联学习的共青团员。他们经过汉口、哈尔滨,穿越中俄边境,于10月18日抵达莫斯科。这批留苏学生共有7人,分别是刘少奇、蔡和森、张太雷、向警予、何孟雄、王一飞和罗亦农。

刘少奇,时年23岁,湖南宁乡人。1920年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兼上海地方团委书记。在赴苏前夕,他担任了团中央书记。

蔡和森,时年24岁,湖南湘潭人。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20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加入共产党。回国后,他担任中央局宣传部长、团中央书记等职。

张太雷,时年25岁,广东番禺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加入东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回国后,他担任团中央组织部长、上海地方团委书记等职。

向警予,时年24岁,湖南溆浦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加入东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回国后,她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团中央妇女部部长等职。

何孟雄,时年25岁,四川成都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加入东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回国后,他担任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上海地方团委书记等职。

王一飞,时年23岁,江西临川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加入东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回国后,他担任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地方团委书记等职。

罗亦农,时年23岁,陕西华县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加入东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回国后,他担任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上海地方团委书记等职。

这些第一批赴苏留学的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革命理想和学习先进思想的愿望,踏上了求学之路。他们在苏联学习期间,不仅掌握了马列主义理论,还接触了先进的革命经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4、第一批赴苏留学的名单公布

北京时间1921年8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决定派遣一批优秀的青年赴苏留学。在经过严格的筛选后,第一批赴苏留学的名单正式公布。

这批赴苏留学的青年包括:

陈延年

陈乔年

刘少奇

李大钊

肖三

邓中夏

瞿秋白

周恩来

蔡和森

张太雷

王若飞

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中的佼佼者,怀着满腔革命热情,奔赴苏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他们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俄语以及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历史和经验。

第一批赴苏留学的青年回国后,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工农运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留学经历,不仅为中国共产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这批赴苏留学的青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们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