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庚子最后一批留学生名单(庚子赔款的留学生名单是什么意思)

  • 作者: 陈凡祺
  • 发布时间:2024-05-29


1、庚子最后一批留学生名单

庚子国变,山河破碎,教育事业蒙受重创。在国家危难之际,一批怀揣救国梦想的中国青年踏上了赴美留学的艰辛征程。

1909年清政府选派首批47名官费留学生赴美,其中包括胡适、梅贻琦、竺可桢等杰出人物。此后,清政府又陆续派出多批留学生,但数量有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覆灭。袁世凯政府继续派遣留学生赴美,但由于国力衰微,经费不足,留学名额不断缩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达到高潮。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政府决定增加对华留学经费,帮助中国培养人才。

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庚子赔款退还法》,将庚子赔款余额退还中国,用于教育、文化事业。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约定,将此笔资金用于资助中国留学生赴美。

自此,庚子赔款留学制度正式建立。随着资金的不断注入,赴美留学名额大幅增加。从1920年到1929年,共有1200多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国政府减少庚子赔款退还额度。同时,中国国内政治局势动荡,赴美留学名额进一步缩减。

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庚子赔款发还办法》,将庚子赔款余额全部用于教育和文化事业。同年,中国最后一批庚子赔款留学生启程赴美。

这批留学生共有70余人,其中包括吴哈、钱学森、林家翘等杰出人才。他们远渡重洋,刻苦学习,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庚子赔款留学制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它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智力支持。

2、庚子赔款的留学生名单是什么意思

庚子赔款留学生名单,是指清政府因庚子事变而赔款给列强的巨款中,拨出一部分资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人员名单。

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在赔款压力下,采纳了部分知识分子的建议,决定将赔款中的部分用于资助留学生出国学习,以培养人才,振兴国家。

1909年,清政府成立游美学务处,负责选拔和资助留学生赴美留学。首批留美学生共100人,包括严修、胡适、周有光等。此后,清政府又陆续选派留学生赴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留学。

庚子赔款留学生名单上的人员,大多是当时中国各省选拔的人才。他们赴海外留学后,攻读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学成后回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各领域的精英。

庚子赔款留学生名单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重要的一页。它标志着中国近代留学生制度的正式建立,也为中国近代的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庚子赔款留学生回国人数统计

庚子赔款留学生回国人数统计

庚子之变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中国须支付巨额赔款。为弥补损失,清政府决定将部分庚子赔款用于派遣留学生赴美留学。

1905年至1910年期间,中国先后派遣了四批留学生赴美,共计1294人。其中,男性学生1056人,女性学生238人。留学生来自全国各省,涵盖文理、农工、医法等多个专业。

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期间享受每月30美元的奖学金,并获得免费食宿。经过四至六年的学习,大多数留学生顺利毕业,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

回国后,庚子赔款留学生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利用在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教育、科学、工业、外交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据统计,1910年至1920年期间,陆续有1041名庚子赔款留学生回国。其中,男性回国人数917人,女性回国人数124人。回国留学生在各行各业担任重要职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4、庚子赔款的留学生一共有几批

庚子赔款留学生分为三批。

第一批 (1909-1911)

人数:79人

出发时间:1909年8月

就读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

第二批 (1911-1914)

人数:113人

出发时间:1911年8月

就读国家:同上

第三批 (1919-1920)

人数:120人

出发时间:1919年8月

就读国家:同上

这三批留学生由清政府选拔派遣,主要学习理工科、农业、商科、医学等专业。他们的留学经历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