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学落户成都要求(留学生成都落户条件2020新规)

  • 作者: 李皙颜
  • 发布时间:2024-05-10


1、留学落户成都要求

成都留学落户要求

为吸引海外人才,成都出台了一系列留学落户政策,对符合以下条件的留学人员开放落户通道:

一、学历要求

获得国外承认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学习时间在一年及以上。

学历需经过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二、身份要求

持有有效外国护照或国(境)外永久居留证。

留学期间未取得过中国国籍。

三、年龄要求

申请落户时,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特殊人才除外)。

四、就业要求

在成都市范围内有合法稳定的工作。

工作纳税满一年以上,且个人所得税税款达到一定标准。

五、其他要求

无犯罪记录。

身体健康,符合相关体检标准。

六、办理流程

1. 提交申请材料,包括学历认证、身份证明、工作证明等。

2. 相关部门审核材料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3. 体检并办理居住证。

4. 提交落户申请,等待审批。

5. 审批通过后,领取户口簿。

七、特殊人才政策

对于符合成都产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可享受不同级别的落户优惠政策,如放宽学历和年龄限制、优先办理等。

八、注意事项

落户成都后,需在规定期限内注销国(境)外户籍。

已取得中国国籍的人员,无法通过留学落户政策落户成都。

具体落户要求和政策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请以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留学生成都落户条件2020新规

留学生成都落户条件2020新规

为吸引留学生到成都发展,成都出台了《关于创新支持留学生来蓉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成府发〔2020〕25号),其中包含了新的留学生落户政策。

落户条件:

1. 学历要求:拥有成都高校及四川省内其他省属高校全日制硕士及以上学位,或本科及以上学位且具有省级以上荣誉或奖励的优秀留学生。

2. 专业要求:所学专业属于成都市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领域。

3. 工作要求:在成都市境内有稳定的工作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已缴纳社保满6个月。

4. 纳税要求:在成都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超过6个月。

5. 无犯罪记录:未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

办理流程:

1. 申请人向就业地街道(乡镇)提出申请。

2. 街道(乡镇)审核后报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

3. 审批通过后,申请人办理落户手续。

注意事项:

1. 落户需满足以上所有条件。

2. 博士学位留学生可直接落户。

3. 本科及以上学位留学生需在成都市就业满2年后,才能申请落户。

4. 重点产业领域名单由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确定。

5. 政策自2020年5月1日起实施。

3、留学生成都落户政策2021最新

留学生成都落户政策2021最新

2021年,成都市出台了新的留学生落户政策,进一步吸引和留住海外高层次人才。具体政策如下:

落户条件:

具有中国合法有效护照或其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

具有国外大学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或学历证明,毕业时间在2018年1月1日之后。

具有省级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认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突出贡献。

落户流程:

1. 到成都相关人才市场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2. 提交落户申请材料,包括:户口簿、身份证或护照、学位证书或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等。

3. 人社部门审核材料,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4. 办理落户手续,领取《成都市常住户口登记证》。

政策解读:

该政策进一步放宽了留学生的落户条件,将毕业时间放宽至2018年1月1日之后,同时取消了在成都工作满一年的限制。这将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来成都发展。政策还明确了落户流程,方便留学生办理落户手续。

注意事项:

落户申请实行网上申报和材料提交相结合,建议通过“成都人才网”进行网上申报。

部分材料需要提前公证或认证,请提前了解相关要求。

落户申请材料需真实有效,如发现伪造或虚假材料,将取消落户资格。

4、留学生在成都落户有时间限制吗

留学生在成都落户无时间限制。

根据成都《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实施办法》(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30号),符合条件的境外留学人员在蓉就业、创业或自由执业,均可在成都申请落户,且不限制时间。

具体条件包括:

取得境外学士以上学历(含本科学历)

在蓉就业单位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等各类用人单位,且符合成都发展方向、具有发展前景

有固定的工作岗位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专业技术人员可放开工作岗位和收入证明限制)

办理落户手续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境外学历学位认证证书

护照、签证或居留许可

就业单位出具的就业证明和合同

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自由执业者)

收入证明或纳税凭证

审核通过后,留学生即可办理成都户口。落户后,可享受成都户籍居民同等的社会福利、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