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清朝出去留学的人多吗(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学生名单)

  • 作者: 马婉沁
  • 发布时间:2024-07-11


1、清朝出去留学的人多吗

清朝出国留学人数在当时较为稀少。

清朝早期,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出国留学几乎不存在。直到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技术的传入,清政府才开始逐渐放宽出国留学的限制。

1872年,清政府派遣留美幼童赴美国学习,拉开了近代出国留学的序幕。此后,清政府又派遣了留英、留法、留日等多批留学人员,主要是学习军事、工业、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但是,清朝出国留学的规模仍然有限。根据统计,从1872年到1909年,清政府派遣出国留学的人员总数约为1200人左右。这与当时中国的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比例极低。

造成出国留学人数较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清政府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出国留学受到阻碍。

制度上的限制:清政府对出国留学人员的背景、出身、年龄等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只有符合条件者才能获准出国。

社会观念的束缚:传统社会观念认为出国留学是“离经叛道”的行为,加上出国留学费用高昂,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尽管出国留学的人数有限,但这些留学人员归国后为中国的近代化和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清末民初社会政治的变革。

2、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学生名单

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学生名单:

1872 年留美幼童

詹天佑

唐绍仪

蔡世远

黄开甲

刘福全

1875 年留英幼童

严复

丘逢甲

汤寿潜

张之洞

郑观应

1876 年留德幼童

冯元常

郑孝胥

杨枢

曾宪云

何如璋

1877 年留日幼童

孙中山

陆皓东

平山英子

陶成章

方君瑛

1879 年留美学生

黄遵宪

梁启超

康有为

严修

王伯群

1896 年留日学生

秋瑾

徐锡麟

陶成章

陈天华

邹容

1905 年留美学生

梅贻琦

胡适

赵元任

竺可桢

秉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名单并不全面,仅列出了部分著名学生。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学生数量众多,他们对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清朝出去留学的人多吗现在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清朝时期出国留学的人数逐渐增加。

过去,清政府对出国留学采取限制性政策,只有少数官员和资优学生才能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开放门户,出国留学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1898年,清政府颁布《戊戌变法》,其中包括鼓励出国留学的内容。此后,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增加。到20世纪初,清朝已有数千名学生在欧美各国留学。他们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

出国留学的经历对清朝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留学归国的学生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他们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思想家。

例如,梁启超、康有为等维新派领袖都是留学归国人员。他们积极宣传西方政治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孙中山、毛泽东等革命领袖也留学国外,这为他们日后领导中国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现在,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有数百万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涵盖各个专业和领域。他们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清朝出去留学的人多吗知乎

清朝留学人数知乎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持续了276年。在这期间,清政府对对外交流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态度,留学海外的人数非常少。

早期限制

清朝初期,政府对出国留学采取了严格的限制。顺治帝时期,颁布了《禁海令》,禁止中国人出海。康熙帝时期,虽然废除了《禁海令》,但依然对出国留学严格控制。只有出使外国的官员和商人才能获得出国许可。

近代开放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清政府被迫开放国门。1872年,清政府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出国学习。此后,出国留学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留学人数

据不完全统计,从1872年到1911年,清政府派遣了约1200名留学生出国。这些留学生主要来自京师同文馆、广东同文馆等官方机构。他们留学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以学习军事、医学、工程等专业为主。

影响

清朝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改革和发展。

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相比,清朝出国留学的人数非常少。这些留学生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走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