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法俭学预备学校(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在哪个区)

  • 作者: 王子赫
  • 发布时间:2024-05-10


1、留法俭学预备学校

留法俭学预备学校是中国近代一所重要的教育机构,旨在培养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

该校成立于1919年,时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为了响应学生要求,创办了留法勤工俭学事务所,后更名为留法俭学预备学校。学校设于北京西单牌楼附近,由蔡元培先生担任名誉校长。

学校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入学门槛极高。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学业基础,还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留学的决心。学校课程主要包括法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还开设了体育、音乐等课程。

学校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锻炼。每位学生都被分配了具体任务,如劳动服务、值日打扫等。学校还成立了勤工俭学委员会,负责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留法俭学预备学校为中国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学生赴法留学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例如,邹韬奋、钱三强、李四光、竺可桢等都是留法俭学运动的代表人物。

留法俭学预备学校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块瑰宝,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它所提倡的勤工俭学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青年人不畏艰险,努力奋斗。

2、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在哪个区

赴法勤工俭学,起点在上海

1920年,法国政府在巴黎东方语言学院开设汉语科,招收中国留学生。受此启迪,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奏请政府,拟定《选派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章程》,计划每年选派200名工科和理科学生赴法学习。1920年9月,首批100名学生从上海启程,开启了赴法勤工俭学的序幕。

选择上海作为出发地,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交通便利:上海是中国当时最大的港口城市,拥有发达的航运业,是中法两国人员往来的重要枢纽。

2. 教育基础雄厚:上海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拥有同济大学、圣约翰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为勤工俭学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知识基础。

3. 社会环境开放:上海是近代中国最为开放的城市之一,容纳了来自各地的留学生和知识分子,有利于学生们的思想解放和视野开阔。

首批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在经过长途跋涉后,抵达法国马赛,随即转往巴黎。他们进入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高校学习,并在课余时间到工厂和农场务工。勤工俭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促进了中法文化交流。

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起点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这段重要历史。

3、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这里曾是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青年学子临行前的备考之地。

古老的建筑群见证了那段筚路蓝缕的历史。预备班由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创办,旨在选拔和培养赴法留学的精英。学子们在这里苦读法语、物理、数学等课程,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鲁迅、周恩来、蔡和森等著名人物都曾在此学习。他们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远渡重洋。预备班旧址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承载着无数爱国学子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青春印记。

如今,预备班旧址已成为一处历史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历史照片、文物资料和仿真场景,真实还原了当年学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场景。参观者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感悟先辈们为民族复兴而付出的艰辛与执着。

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不仅是一座历史建筑,更是一座精神殿堂。它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辈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4、留法勤工俭学人员名单

留法勤工俭学人员名录

为推动中法文化教育交流,经有关部门批准,现公布拟赴法参加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名单,公示期为2023年3月10日至3月16日。

名单如下:

1. 张三

2. 李四

3. 王五

4. 赵六

5. 钱七

6. 孙八

7. 周九

8. 吴十

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实名反映。逾期未反映,视为认可公示结果。

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电话:010-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