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赴美留学了多久(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 作者: 马子赫
- 发布时间:2024-05-10
1、徐志摩赴美留学了多久
徐志摩于1918年8月赴美留学,于1922年7月回国。他在美国共度过了近四年时间。
在这四年期间,徐志摩分别在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剑桥大学就读。在克拉克大学,他学习政治学和经济学。在哥伦比亚大学,他转向文学研究,师从著名诗人卡尔·桑德堡。在剑桥大学,他继续钻研英国文学。
留学期间,徐志摩广泛接触西方文学和思想,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创作了大量诗歌,还翻译了许多外国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2年,徐志摩因父亲去世而回国。回国后,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风格浪漫柔美,语言清丽婉约,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广泛影响。
徐志摩赴美留学的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还为他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他在美国的学习生活,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2、徐志摩留学美国本来想回国从事的行业是
徐志摩留学美国,原本打算回国从事教育行业。他自幼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期便开始发表诗作,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徐志摩赴美留学,深造英语文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受启发。
徐志摩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本,回国后他决心投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人才。他曾担任北京大学讲师,讲授《西洋文学史》等课程,广受欢迎。他还创办了月刊《晨报副刊》,积极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jpg)
随着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徐志摩的教育理想逐渐破灭。他辞去教职,转而从事诗歌创作和翻译工作。他的诗歌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抒发了对理想爱情和自由生活的追求。他还翻译了大量的英文诗歌,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给中国读者。
虽然未能如愿以偿地从事教育行业,但徐志摩却在文学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成为新诗运动的先驱,其诗歌风格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他翻译的《泰戈尔诗集》和《印度圣诗三百首》等作品,也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徐志摩从美国到英国留学的原因
徐志摩于1922年赴美留学,随后又于1925年转赴英国留学,主要原因如下:
求学深造:
徐志摩希望拓展自己的学识和视野,提升文学和哲学造诣。他选择美国和英国,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拥有世界知名的大学,另一方面也希望领略不同的文化氛围。
追求新潮:
.jpg)
徐志摩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渴望接触西方现代思想和艺术潮流。英美作为当时文化的发达中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让他接触到卡朋特、惠特曼、劳伦斯等前卫作家的作品。
寻找灵感:
徐志摩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相信在大自然和异国他乡能找到创作灵感。英国的康桥风光和美国东海岸的广阔景色对他的诗歌产生了深刻影响,激发了《再别康桥》等名作的诞生。
逃离旧体制:
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但与家人关系不和。他希望通过留学摆脱家庭束缚,追求自由和独立。英美两国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也为他提供了精神上的庇护。
扩大交际圈:
留学期间,徐志摩结识了林徽因、刘海粟等国内外知名人士。这些交往拓宽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也为日后回国发展的道路铺平了道路。
4、徐志摩赴美留学了多久回国
徐志摩于1918年赴美留学,并于1922年回国,前后赴美约四年。
徐志摩赴美期间,就读于克拉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政治学和经济学。在美期间,他结识了胡适、陈西滢等中国留学生,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1921年,徐志摩应邀回国,在北京大学和上海大夏大学任教。回国后,他继续投身于新文学创作,成为新月社的重要成员。他的诗歌以浪漫主义和朦胧主义为主,被誉为“中国现代诗的先驱”。
徐志摩于1931年在济南发生空难去世,年仅34岁。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如《再别康桥》《猛虎集》等,至今仍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