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法工艺学校旧址(1919年秋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

  • 作者: 刘北言
  • 发布时间:2024-06-30


1、留法工艺学校旧址

在塞纳河左岸的圣日耳曼德佩区,坐落着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留法工艺学校旧址。它是中国在海外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学校,承载着中法文化交流的厚重历史。

1888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留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为了给这些学子提供一个学习工艺技术的场所,留法工艺学校应运而生。这所学校最初名为“济民学堂”,后来更名为“留法工艺学校”。学校教授电学、机械、矿业等实用技术,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近代工业和科学领域的专家。

留法工艺学校旧址是一幢四层楼房,外墙为红砖砌成,风格简洁质朴。建筑内设有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教师办公室。从教室的巨大落地窗向外望去,可以看到当年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情景。

在学校的历史长廊中,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史料。其中有留学生们使用过的课本、工具和个人物品,记录着他们勤奋求学的足迹。还有当年学校颁发的证书和奖状,见证着留学生们的成就。

留法工艺学校旧址不仅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见证,更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提醒着我们,中外的交流和合作对于推动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如今,留法工艺学校旧址已成为一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向世人展示着这段难忘的历史,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1919年秋留法工艺学校第三期开学

1919年金秋时节,留法工艺学校迎来了第三期学员的入学盛典。这所由蔡元培先生创办的学校,旨在培养中国现代工艺人才,为国家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名优秀青年齐聚巴黎,怀揣着满腔爱国热情与求知渴望,踏入了留法工艺学校的大门。学校聘请了法国工艺大师担任导师,课程涵盖工艺设计、制造技术、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

开幕典礼上,蔡元培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勉励学员们刻苦学习,潜心钻研,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而奋斗。学员们心潮澎湃,立志成为中国工艺界的栋梁之才。

在法国,学员们潜心学习,勤奋钻研。他们深入法国的工艺工厂和博物馆,了解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计理念。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第三期学员学有所成,满载知识和经验,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他们的归国,为中国工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创办企业、培养人才,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工艺水平的提升。如今,留法工艺学校培养出的杰出毕业生们,已成为中国工艺界的中坚力量,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游览地图

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游览地图

一层

序厅:介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劳工与学业:展示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的工作与学习场景。

爱国与革命:突出勤工俭学学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

文化交流:展现勤工俭学学生与法国社会和文化的交流互动。

二层

杰出代表:介绍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勤工俭学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海外组织:展示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成立的革命组织,如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史料展:展出珍贵的历史照片、文件和实物。

专题展:不定时举办专题展览,深入探究留法勤工俭学的特定主题。

参观路线

从序厅开始,依次参观一楼的各个展厅,再上二楼继续参观。整个参观路线呈“U”型,方便参观者全面了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和影响。

参观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

门票

免费参观

4、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电话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相关纪念馆作为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传承,承载着了解和缅怀这段岁月的光荣使命。

北京市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设立于1989年,位于宣武区南礼士路3号。该馆记录和展示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人物和相关文物。通过参观纪念馆,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年留法学子们在异国他乡勤学苦读、奋发图强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纪念馆的接待能力有限,参观需提前预约。公众可通过电话或其他渠道进行预约。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会及时处理预约申请,并安排参观时间。

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承载着缅怀先辈、激励后人的使命。通过参观纪念馆,人们可以接受历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