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留学生借读国内大学(留学生出国难来国内高校“借读”吧)
- 作者: 马婉沁
- 发布时间:2024-07-30
.jpg)
_1.jpg)
1、2021留学生借读国内大学
2021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借读国内大学。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共有来自1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3万名留学生在国内高校借读。
回国借读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其中本科阶段占比较大。留学生回国借读原因主要包括:疫情防控措施升级,海外学业受影响;国内高校学费相对较低,性价比高;国内升学考试制度改革,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多升学机会。
为了帮助回国借读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内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开设留学生专项课程,提供语言支持;优化教学管理,调整课程安排;加强学生管理,提供生活服务。
留学生回国借读既有利于学生本人学业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回国借读留学生可以利用国内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自身学业水平。另一方面,他们的加入也为国内高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总体而言,2021年留学生回国借读国内大学现象值得关注。各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为留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留学生出国难?来国内高校“借读”吧
留学生出国受阻?选择国内高校“借读”
随着疫情的持续,海外留学之路变得格外坎坷。留学生们面临签证受阻、航班取消、在国外生活成本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针对留学生的“借读”项目。
“借读”项目旨在为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出国的留学生提供继续学业的机会。留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国内高校注册就读,完成部分或全部课程。等疫情缓解,留学条件允许时,再前往海外院校继续学业。
“借读”项目受到留学生们的欢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借读”项目名额一经放出,便被迅速抢占。留学生们表示,该项目为他们提供了在疫情期间继续学业的途径,减轻了他们的焦虑感。
国内高校“借读”项目的开设,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留学生的关怀,也展现了中国教育的包容性。它为留学生们创造了在疫情期间继续深造的机会,也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
需要注意的是,“借读”项目通常有时间限制,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年。留学生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业,否则可能会影响其后续的海外留学资格。因此,留学生们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学业计划,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学业。
3、中国教育部关于留学生借读
教育部发布《关于留学回国人员借读的暂行规定》,明确对暂回国留学人员借读管理。
规定指出,借读是指留学回国人员在完成境外学业后,回国前未取得国(境)外学位、学历证书,经批准借用原所在院校或原录取院校的相应专业进行学习。
借读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已取得留学资格。
在国外取得学士以上学位或在读硕士研究生以上年级。
学业成绩优良,无不良记录。
已取得回国后继续深造的资格。
借读人员须向原所在院校或原录取院校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借读。借读期限一般为1至2年,最长不超过3年。
借读人员在借读期间享有与在校生同等的学习权利,但无学位、学历证书的取得资格。借读期满后,借读人员如需继续深造,应按照相关程序办理。
规定强调,各高校要加强对借读人员的管理,定期检查其学习情况,并及时向教育部备案。对于违反规定的借读人员,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2021年留学生回国借读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着全球,留学之路也面临着重重挑战。为了保障留学生的学习权益,中国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允许留学生2021年秋季学期回国借读。
借读政策为在海外求学的留学生提供了一条回国继续学业的途径,既能保证学习进度,又能有效解决疫情期间的出行和签证难题。据统计,2021年秋季学期全国共有超过3万名留学生回国借读。
回国借读的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本科和硕士阶段,专业涵盖了教育、经济、医学、工学等多个领域。他们返回国内后,在国内高校的指导下开展学习,参加考试,完成学业。
借读期间,留学生们积极融入国内的学术氛围,努力追赶学习进度。同时,他们也充分利用了国内的资源,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社会实践,开阔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回国借读政策的实施为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缓解了他们在疫情期间的焦虑和压力。它不仅保障了留学教育的连续性,也促进了中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预计未来几年,回国借读的趋势仍将持续,为留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学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