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批留学生誓言(清朝第一批留学生52人有多少回来的)
- 作者: 刘北言
- 发布时间:2024-05-22
1、清朝第一批留学生誓言
戊戌变法后,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以期振兴国家。这批留学生怀揣救国报国的理想,在异国他乡刻苦求学,心中立下铮铮誓言。
其誓言曰:“
强国救民为吾志,
他乡求学备征程。
勤研西学拓眼界,
归国报效展宏图。
不畏艰辛志不渝,
求知若渴乐无穷。
东西文化融会贯,
振兴中华扬我名。
誓言朗朗,豪情满怀。这批留学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勤奋刻苦,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理念。
归国后,他们将所学带回祖国,积极参与变革,推动社会进步。他们创办学校,培养人才;兴办实业,振兴经济;传播新思想,启蒙民智。
清朝第一批留学生为近代中国的崛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誓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留学生,激励着所有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的人们。
2、清朝第一批留学生52人有多少回来的
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首批官派留美学生出洋,共52人。
回国后,52位留学生中:
5人因早夭、病故、意外身亡等原因客死异乡。
9人继续留在海外,从事教育、外交等工作。
.jpg)
38人顺利返国,为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国后的38位留学生中,有:
詹天佑:参与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梁士诒:国民政府财政部长,曾参与北伐和抗战。
蔡元培:北大校长,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
唐绍仪:清末民初政要,首任民国外交部长。
蒋百里:民国著名军事家,曾任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参谋长。
这批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引入中国,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他们的成就和贡献至今仍然被后人铭记。
3、清朝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背景
清朝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共有120名,是从全国各地优选拔出的青年才俊。他们的背景多元化,既有官宦子弟,也有平民百姓,充分体现了清政府选才的广泛性和多元化。
这120名留学生中,有许多出身名门望族,其父辈或祖父辈曾担任过朝中重臣,如唐绍仪、蔡廷干、熊希龄等。这些官宦子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熟读经史,精通诗词歌赋,为他们日后的留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官宦子弟外,第一批留学生中也有不少出身寒微的平民百姓。如詹天佑,他出生于福建省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早逝,家境十分艰难。但詹天佑自幼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南制造局。凭借着出色的才华,他被选拔为第一批留学生,赴美留学,日后成为中国近代铁路工程的奠基人。
第一批留学生中还有一些来自少数民族的青年。如蒙古族代表那彦图,出生于内蒙古扎鲁特旗,自幼学习满语和蒙古语,熟谙本民族文化。他赴美留学后,刻苦学习,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为促进中美友好关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清朝第一批留学生背景多元化,囊括了官宦子弟、平民百姓和少数民族青年。他们的留学经历开阔了眼界,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4、清朝第一批出国留学生寄语
.jpg)
彼时风云激荡,清廷危如累卵。一批有志青年负笈出洋,求知救国,承载着亿万国人的殷切期盼。临行之际,他们留下了掷地有声的寄语,激荡至今,回响不绝。
尔等远赴重洋,肩负重任。铭记吾中华五千年文明,奋发向上,求学问之精髓。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处,切磋琢磨,开阔眼界。
学成归来,莫忘初心。勿为名利所惑,当以报国为己任。封建思想如沉疴,唯有新知方能救治。传播西方先进学术,革新教育制度,为国储才。
世道艰巨,砥砺前行。留学之路非坦途,必经风雨洗礼。切勿轻言放弃,以坚韧不拔之心迎难而上。困难之时,遥望故土,它将给予你们无穷的力量。
吾辈于此,饮水思源。留学经费乃国库所出,系万民血汗所凝。学成归国,当投身国家建设,以实际行动回报百姓恩情。
愿尔等不负重托,学有所成,归来之时,报国有方。振兴中华,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