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法勤工俭学多少批(留法勤工俭学最后一批都有谁)

  • 作者: 张南湘
  • 发布时间:2024-06-01


1、留法勤工俭学多少批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分七批,分别为:

第一批:1919年赴法,共44人。

第二批:1920年赴法,共105人。

第三批:1921年赴法,共233人。

第四批:1922年赴法,共271人。

第五批:1923年赴法,共478人。

第六批:1924年赴法,共569人。

第七批:1925年赴法,共623人。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学生运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科技、文化和政治人才,对近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学生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同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2、留法勤工俭学最后一批都有谁

留法勤工俭学最后一批学生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他们于 1930 年末从中国远渡重洋,肩负着救国重任。

张奚若、李润之、严济慈、萧光琰、吴有训等杰出青年学子名列其中。张奚若后来成为中国生物化学奠基人;李润之即杰出的化学家李四光;严济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萧光琰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先驱;吴有训是中国近代气象学的开拓者。

这些勤工俭学的学子在法国勤奋学习,克服艰苦条件,以优异成绩毕业。他们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各领域的栋梁,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这批留法勤工俭学青年,不畏艰辛,心怀家国,矢志报国。他们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闪光点。他们留下的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和科学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3、留法勤工俭学出发地在哪个区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是上海市杨浦区。

1919年12月,北京大学学生赵世炎、陈延年等人发起组织“中国工读互助团”,号召有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寻求革命救国之路。首批赴法勤工俭学团于1920年从上海出发,成员包括蔡和森、向警予、朱德、周恩来等。

上海杨浦区位于黄浦江南岸,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基地。当时,杨浦区聚集了许多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而留法勤工俭学活动也得到了当地各界的支持和援助。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原名杨浦中学,前身为提篮桥中学会,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发起地。这所学校孕育了一批杰出的留法学生,他们后来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杨浦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是专门为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而建立的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包括留法学生的照片、信件、日记等,真实反映了那一时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辉煌历史。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爱国运动,它不仅为中国革命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革命的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杨浦区作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祥地,有着光荣的历史和重要的意义。

4、留法勤工俭学人员名单

留法勤工俭学人员名单:

1. 詹天佑(1861-1919)

2. 茅盾(1896-1981)

3. 蔡元培(1868-1940)

4. 周恩来(1898-1976)

5. 陈毅(1901-1972)

6. 聂荣臻(1899-1992)

7. 李四光(1889-1971)

8. 邓稼先(1924-1986)

9. 王淦昌(1907-1998)

10. 钱三强(1913-1992)

11. 竺可桢(1890-1974)

12. 冯友兰(1895-1990)

13. 李政道(1926-)

14. 杨振宁(1922-)

15. 陈景润(1933-1996)

他们怀揣着振兴中华的理想,远渡重洋,勤奋学习,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卓越,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