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档案保留学校的二战考试地点(二战档案留在学校还是寄回生源地好)

  • 作者: 王梨珂
  • 发布时间:2024-05-24


1、档案保留学校的二战考试地点

随着战争的硝烟远去,我们的目光聚焦于历史的尘封角落。在二战那场硝烟弥漫的年代,学校不仅是求学之所,更承载着国家危难时刻的责任。如今,档案保留下的那些学校,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缅怀先辈、传承精神的宝贵财富。

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是1912年成立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38年,日军侵华,学校被迫西迁至四川省宜昌市。在抗战期间,宜昌成为了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心,而华中师范大学也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考试地点之一。据档案记载,1940年至1944年,华中师范大学曾承办过三届全国大学联合招考,共录取考生1063名。这些考生来自全国各地,怀揣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在烽火硝烟中坚持求学,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南京的东南大学,其前身是1921年建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后,东南大学被迫西迁至贵州省遵义市。在此期间,遵义成为了抗战大后方的重要教育重镇,而东南大学也成为了西南地区重要的考试地点。据史料记载,1939年至1944年,东南大学曾承办过多届全国大学联合招考,为抗战时期的中国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这些考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学习,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奋斗史诗。

档案保留的这些学校,虽历经战火洗礼,却依然坚强屹立,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缩影。它们不仅承载着抗战历史的记忆,更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2、二战档案留在学校还是寄回生源地好

二战档案的归属:学校或生源地

对于二战期间征集的军人档案,其归属权问题一直备受争论。有人主张将其留在学校保管,方便现役军人查询;也有人认为应将其寄回生源地,以供家属和社区追思。

留在学校的优点

方便军人查询:档案留在学校,可直接为在校军人提供便捷的查询、复印服务。

传承学校荣誉:二战档案凝聚着学校历史和荣誉,留在学校能激发师生爱国主义情怀,传扬军人精神。

史料研究:学校作为历史研究机构,可利用档案开展学术研究,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史料。

寄回生源地的优点

追思和缅怀:档案寄回生源地,能为军人家属和社区提供一个追思缅怀亲人的窗口,凝聚社会力量。

保存家族史:档案包含军人的个人信息和服役记录,对家系传承和编撰家族史具有重要价值。

身份证明:对于无其他有效证件的退伍军人,档案可作为身份证明,保障其合法权益。

综合考虑

两方面的观点各有道理。一方面,学校具有保管和研究档案的能力,能为军人提供便利服务;另一方面,生源地更贴近军人家属和社区,有利于情感维系和身份认同。

因此,二战档案的归属权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对于在校军人较多、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学校,档案可留在学校保管;而对于其他学校,则应将档案寄回生源地,以满足家属和社区的缅怀和追思需求。

3、考研二战档案放在学校影响报考点吗

考研二战档案放在学校影响报考点吗?

考研二战时,档案放在学校是否会影响报考点,是一个常见疑问。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档案放在学校不会影响报考点。

根据教育部规定,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报考考研时,档案存放地均可作为报考点。档案放在学校的二战考研考生,可在户籍所在地、就读学校所在地或档案所在地报名考试。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选择报考点时,应优先考虑上述三个地点。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在上述地点报考,可向目标院校申请调剂报考点。一般情况下,目标院校会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考生在选择报考点时,还应考虑到报考点的考场安排、交通便利性和食宿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报考点。

档案放在学校的二战考研考生,不会受到报考点限制,可自由选择符合规定的报考点。考生在选择报考点时,应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和目标院校的规定,做出最优选择。

4、考研二战档案留校报考点写什么

在考研二战过程中,对于档案留校报考点的填写,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档案寄送地址:

填写档案寄送地址应填写二战报考院校的人事处或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地址,确保档案能够及时准确地寄送至指定地点。

落款单位:

落款单位应填写考研二战期间单位档案所在的学校或工作单位。如果在二战期间已经参加工作,则填写工作单位;如果仍为在校学生,则填写学校。

具体内容:

落款单位后应注明“人事处(或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收”字样,并在下方注明考生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档案所在学校或单位名称。

示例:

寄送地址:北京大学人事处

落款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人事处

具体内容:华中科技大学人事处收

考生姓名:张三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档案所在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注意事项:

1. 填写信息时务必准确无误。

2. 寄送档案前,应与报考院校核实档案寄送地址是否有变动。

3. 档案寄送后,应妥善保存寄送凭证,以便后续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