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胡适非留学篇(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原文)

  • 作者: 郭瑶吉
  • 发布时间:2024-05-10


1、胡适非留学篇

2、胡适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原文

今年又到毕业时节,我常常收到许多大学毕业生求我作赠言。他们邀我演说,我总是主张他们自己动手,自己创造。我快八十岁的人了,还能说什么?古已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勉强可以算是七十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我这一生,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我只求能过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活。我从不打算给青年人说教,要他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因为我的经验未必适合他们。我只能提出一条我自己的处世原则,供各位参考,那就是: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我一生只抱着这个原则研究学问,处理事情。这个原则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你要假设一切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否则你一开始就不会去做,这样,你才有从事任何工作的勇气和信心。有了勇气和信心,你才能大胆地去假设,而你的假设往往就是解决办法的线索,至少是解决办法的开始。有了假设,然后要小心地求证,就是谨慎小心地去试验你的假设,证明你的假设是对还是错,找出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来。

这条处世原则,第一层是假设,第二层是求证,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有了它,你就可以大胆地去尝试,小心地求证,不至于茫然无头绪,也不至于走上歧途。至于成功不成功,要看你的天分、努力和兴趣而定,但至少你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3、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

胡适回国后,新中国积极挽留其留在大陆任职,但胡适却婉拒了。他曾留下三句话,道尽其拒留大陆的理由:

“对共产党只可观察,不可合作;我已老朽,不堪重任;在大陆,言论不自由,我不能说话!”

第一句体现了胡适对共产党的清醒认识。他认为共产党实行专制独裁,与他追求的自由民主理念背道而驰。第二句表达了胡适的自知之明。他年事已高,身体虚弱,难以胜任重任。第三句则是胡适对大陆言论环境的不满。他向往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而在大陆,知识分子难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胡适的这三句话,既表明了他的政治立场,也反映了他对中国前途的担忧。他虽未留在大陆,但他仍心系祖国的命运,期望中国早日实现民主自由。

4、批判胡适的十大理由

批判胡适的十大理由

1. 实用主义的功利倾向:胡适的实用主义强调实际效用,忽视了道德和思想的价值,导致实用主义流于世俗功利。

2. 全盘西化主义:胡适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忽视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性和延续性。

3. 形式主义的改良:胡适的改良主张局限于形式层面,如提倡白话文、废除科举,未触及封建社会的根本制度。

4. 个人主义的过分强调:胡适强调个人自由和独立,忽视了社会的责任和共同利益,导致了个人主义的泛滥。

5. 对共产主义的不切实际评价:胡适将共产主义视为"理想乌托邦",未能认识到其在实践中的弊端,导致对共产主义的误判。

6. 反 traditional主义:胡适过分否定 traditional主义,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导致了社会的文化断裂。

7. 对民族主义的误解:胡适对民族主义的理解过于狭隘,将其等同于狭隘的排外主义,未能认识到其在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8. 唯科学主义的偏向:胡适过于强调科学主义,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9. 对文艺的工具化:胡适认为文艺只是社会进步的工具,忽视了文艺的审美和精神价值。

10. 缺乏理论深度:胡适思想缺乏严谨的理论体系,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和经验论的层面,未能提供系统和深刻的思想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