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跟谁出国留学(钱学森出国留学回国事迹)
- 作者: 李知栀
- 发布时间:2024-07-09
1、钱学森跟谁出国留学
钱学森,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于1935年赴美留学。一开始,钱学森打算前往哈佛大学攻读航空工程。由于哈佛大学当时尚未开设航空工程专业,钱学森在导师的建议下,最终选择前往麻省理工学院(MIT)。
在MIT,钱学森师从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冯·卡门。冯·卡门的研究领域正是航空工程,他的指导对钱学森日后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完成了题为《三维弹性固体的有限变形》的博士论文。
.jpg)
.jpg)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期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战争期间,钱学森参与了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航空研究工作,并在喷气推进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学森迫切希望回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效力。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钱学森被禁止出境。经过五年多的艰苦斗争,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突破重重阻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新中国。他的归国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2、钱学森出国留学回国事迹
钱学森,中国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出国留学回国的事迹,充满了坎坷与曲折,但最终他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了祖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935年,钱学森远赴美国留学,师从著名科学家冯·卡门。在美国,他刻苦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航空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当他满怀报国之志,准备回国时,却遭到美国政府的阻挠。
面对美国的无理阻挠,钱学森没有屈服。他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前途,坚持要回国。经过五年的艰苦斗争,他终于在1955年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立即投入到中国国防事业建设中。他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喷气推进研究室,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枚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钱学森出国留学回国的事迹,展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自豪感。他以身作则,为后来无数留学生树立了榜样,激励他们报效祖国。同时,他的成就也充分说明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为中国科技强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3、钱学森同留学美国的同学
钱学森留学美国期间,结识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包括:
冯·卡门:著名航空学家,钱学森的博士生导师,也是航空航天领域的权威。他为钱学森的学术生涯提供了重要指导,并推荐其加入喷气推进实验室进行开创性研究。
钱伟长:流体力学家,钱学森的同班同学。两人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共同攻读博士学位,并保持了终生的友谊。钱伟长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
黄大宁:航空工程师,钱学森的同学。他与钱学森合作研究火箭推进技术,为美国太空计划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黄大宁后来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
郭永怀:核物理学家,钱学森的同学。他在芝加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从事核反应研究。郭永怀后来回国,成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先驱。
林家翘:物理学家,钱学森的同学。他与钱学森共同研究流体力学和湍流理论,为航空航天领域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林家翘后来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
钱学森与这些同学的友谊超出了学术范畴,他们互相鼓励、支持,共同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回国后,钱学森也始终与这些同学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钱学森和谁一起去美国的
1935年8月,钱学森怀着对航空事业的满腔热情,与同窗好友郭永怀一同踏上了赴美求学之路。
他们搭乘荷兰邮轮“金星号”,历经数周海上航行,终于抵达旧金山。在异国他乡,他们勤奋求学,刻苦钻研,在各自的领域展露头角。钱学森前往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而郭永怀则前往加州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学。
在五年的求学期间,钱学森师从冯·卡门等著名学者,在航空理论、固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等方面获得了深厚的造诣。郭永怀则在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940年,钱学森获得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博士学位,而郭永怀则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他们满怀抱负,学成归国,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