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发生了2000对他很影响很大的)
- 作者: 陈清羽
- 发布时间:2024-06-12
1、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正值中日关系微妙的时期。那时,他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毅然东渡扶桑,寻求先进的救国理论和方法。
留学期间,鲁迅先后在仙台医专和东京弘文学院就读。仙台医专的医学氛围让他深感厌倦,于是他转学至弘文学院,专攻文学。在弘文学院,他接触到大量西方文学名著,尤其是尼采和易卜生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他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学习之外,鲁迅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他加入了当时进步的中国留学生团体,结识了周作人、许寿裳等志同道合的友人。他们共同探讨救国之道,为中国的未来而忧虑。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并不富裕。为了节省开支,他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他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并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补贴家用。
在日本留学的经历,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逐渐认清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危害,坚定了革命救国的信念。同时,他通过对西方文学和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体系,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发生了2000对他很影响很大的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经历了一件对他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事件,即“2000人事件”。
1904年夏,鲁迅赴日本仙台专科医学院留学。当时,日本准备对俄国发动战争,军部煽动民情,号召国民支持战争。7月17日,仙台举行欢迎清国留学生的集会。会上,两千多名日本学生和市民发表排华言论,要求中立国留学生滚出日本。
鲁迅作为中国留学生代表出席了集会。面对满场的敌意,他冷静应对,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驳斥了日本学生的错误言论,指出中日两国在历史上一直是友好邻邦,现在不应该因为战争而互相仇视。
“2000人事件”激发了鲁迅的民族意识。他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感愤怒。这段经历促使他放弃了学医的初衷,转而投身文学创作,用笔杆子唤醒国人的觉悟,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
后来,鲁迅在小说《呐喊》自序中写道:“我如果不惮于反复申说的话,我实在并不主张孱弱者对于强者屈服。强者对于孱弱者用刀子,孱弱者对强者只有用毒药——这是不应该的罢。”他将这句名言作为《呐喊》的总纲,表达了对反抗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
“2000人事件”深刻影响了鲁迅的一生。它不仅激发了他作为作家的使命感,也塑造了他勇于斗争、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成为他思想和创作中永恒的主题。
3、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受到优待了吗
鲁迅留学日本时,并没有受到特别的优待。
1902年,鲁迅前往日本仙台医专求学。当时,日本对留学生并没有明确的优待政策。鲁迅和其他留学生一样,需要依靠个人能力和经济条件维持生活。
.jpg)
虽然鲁迅在仙台医专期间成绩优秀,但并没有获得任何特殊待遇。他与其他中国留学生一样,住在拥挤的宿舍,吃着简单的饭菜。他还勤工俭学,担任家庭教师来补贴生活费。
1904年,鲁迅转学到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文科。在弘文学院期间,鲁迅虽然认识了一些日本老师和朋友,但也没有受到特别的优待。他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样,需要自己寻找住处,解决生活问题。
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并没有受到优待。他与其他中国留学生一样,在异国他乡刻苦学习,自力更生。
4、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鲁迅于1902年初次赴日本留学,当时年仅18岁。他本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但出于对日本明治维新的仰慕,毅然决定东渡求学。
在日本,鲁迅先后就读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和东京弘文学院。他最初攻读医学,但后来因为目睹了中国留学生因国力衰弱而备受歧视,遂弃医从文,投身文学革命。
1906年,鲁迅回国后不久,清政府决定废止科举制度,这给了鲁迅极大的触动。他认为,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于是,鲁迅再次赴日,于1909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专攻中国文学。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广泛涉猎了西方文学和思想,接触了当时流行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等革命思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因目睹了革命军屠杀满族同胞的暴行,对革命的热情有所消退。他认为,中国的革命应当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基础,从思想文化入手进行改造。
1912年,鲁迅回国后,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他用笔为刀,揭露社会黑暗,批判封建思想,为中国文学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