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中英庚款留学(中英庚子赔款基金留学委员会)

  • 作者: 刘伯韬
  • 发布时间:2024-05-29


1、中英庚款留学

庚款留学,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它起源于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其中部分用于派遣留学生。

1909年,清政府成立游美学务处,着手选拔和派遣留学生,开启了庚款留学的序幕。首批留美学生共100名,分布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他们怀揣救国图强之志,勤奋求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庚款留学的辉煌时期当属五四运动前后。大批青年学子涌入欧美,他们深入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留洋派”。梅贻琦、胡适、钱学森等一大批重量级人物,都曾是庚款留学生。

庚款留学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水平。留学生们归国后,投身于教育、科技、医疗等各个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创立了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一批著名高校,培养了一代代青年才俊。

庚款留学的历史意义不容小觑。它让中国得以接触世界先进文明,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今天,庚款留学已成为一段珍贵的历史,激励着后人继承先辈遗志,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

2、中英庚子赔款基金留学委员会

庚子赔款基金留学委员会是清政府于1909年成立的机构,旨在利用义和团运动后由欧美列强强加的庚子赔款,资助中国学生赴海外留学。

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管理庚子赔款中拨付的留学经费。

选拔和资助赴美、英、法、德、俄留学的中国学生。

监督和指导留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在委员会的运作下,大批中国学生得以赴海外接受现代教育。这些学生大多攻读理工、农学、医学等实用学科,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培养了急需的人才。

最著名的庚子赔款留学生包括:

胡适,哲学家、教育家

梅贻琦,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校长

竺可桢,气象学家、教育家,曾任浙江大学校长

翁文灏,地质学家、政治家,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

这些留学归国的精英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的科教文卫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庚子赔款基金留学委员会在促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资助的留学生为中国带来了宝贵的海外经验和先进知识,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英庚子赔款是怎么回事?

中英庚子赔款始末

庚子赔款是清政府在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署《辛丑条约》后,向11个参与侵略中国的国家支付的巨额赔款。

起因是1899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清政府镇压不力,导致外国列强趁机出兵入侵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亡西安。

在《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清政府被要求向11个国家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其中,赔款最多的国家是英国,共计9828万两白银。

赔款的来源主要有:增加关税、发行公债、出卖利权等。这笔巨额赔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和主权,使中国人民饱受痛苦。

英国作为庚子赔款的最大受益者,利用这笔钱在中国的投资和掠夺愈演愈烈。他们控制了上海、汉口、天津等重要城市,攫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

庚子赔款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页,也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历史印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在1946年提前还清了赔款。

4、中英庚款留学生什么意思

中英庚款留学生

中英庚款留学生是指清末中国通过《辛丑条约》赔款给英国后,用部分赔款资助中国学生赴英留学的留学生。

《辛丑条约》签署于1901年,规定中国向11个国家赔偿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1905年,英国政府提出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用来资助中国学生赴英国留学,中方同意,并成立了游美学务处,负责挑选和派遣留学生。

中英庚款留学生分两批,第一批于1909年赴英,主要是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医学等学科。第二批于1910年赴英,学习工科、农科等学科。中英庚款留学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科技、教育、文化等各界人才,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英庚款留学生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

胡适:著名学者、文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梅贻琦:著名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校长

竺可桢:著名气象学家,曾任浙江大学校长

秉志:著名动物学家,曾任中国动物学会会长

这些中英庚款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推动了中国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