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派遣日本留学生(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派遣日本留学生回国)
- 作者: 王颜汐
- 发布时间:2024-05-09
1、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派遣日本留学生
我国派遣日本留学生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据《旧唐书·日本国传》记载,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僧侣鉴真东渡中国求法,并带回大批经书、佛像和工艺品。鉴真在中国学习期间,培养了一批日本弟子,成为日本佛教和文化传播的先驱。
此后,日本遣唐使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学习,他们学习儒家经典、律令制度、天文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知识。唐朝政府也积极支持日本留学生,不仅提供食宿,还聘请名师教授。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与日本的交流逐渐减少,派往日本的留学生也随之减少。到了清末,中日两国关系紧张,派遣日本留学生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日本的关系逐渐恢复。1952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政府公费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此后,我国每年都派遣大批留学生赴日,人数逐年增加。
.jpg)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派遣日本留学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加深,赴日留学人数急剧增加。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在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总数已超过30万。
派遣日本留学生不仅促进了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专业人才。这些留学归国人员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派遣日本留学生回国
我国派遣留学生回国始于清末时期。
1870 年,清政府派遣首批 120 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开启了我国官费留学生出国的历史。这些留学生主要学习工程、技术、军事等专业,回国后成为近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1905 年,清政府颁布《留学生考试章程》,设立官费留学制度,规定每年派遣 100 名留学生出国留学,学习法律、政治、经济等专业。
民国时期,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官费留学制度不断完善。国民政府在 1927 年制定《留学出国规则》,将每年派遣留学生的人数增加至 200 名,并扩展留学专业至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
抗战期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弱,我国官费留学事业受到很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留学制度逐步恢复和发展。1957 年,我国派遣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赴苏联留学。改革开放后,留学制度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赴海外求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国家大力支持派遣留学生回国。目前,我国每年派遣数万名留学生赴海外深造,他们回国后为我国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3、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派遣日本留学生的
中国早在唐朝就已开始派遣留学生赴日本学习。据史料记载,唐开元二十年(732年),唐朝政府曾派遣遣唐使吉备真备等9人赴唐求学,他们在唐学习了十余年,回国后将唐朝先进的文化、技术和制度介绍到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日本持续向唐朝派遣留学生,人数众多。据统计,从唐高宗到唐僖宗的200余年间,日本共派遣了19批遣唐使,约400多名留学生赴唐留学。这些留学生主要学习儒学、佛教、医学、天文、数学、音乐、书道等科目。
遣唐使制度的兴起为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促进了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发展。唐朝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深受唐朝的影响。
4、中国最早派遣留学生是在什么时期
中国最早派遣留学生可追溯至西汉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世纪。
西汉初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张骞出使期间,不仅通使了西域诸国,还将西方的天文、历法、音乐等知识传回了中国。此后,汉武帝又派遣多批使臣出使西域,其中包括了出使安息(今伊朗)的刘歆、刘向父子。
刘歆、刘向父子在安息期间,广泛收集了西方的典籍文献,其中包括了希腊的《天问》《历算书》等科学著作。他们将这些著作带回中国,对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出使、贸易、传教等活动也愈加兴盛。西汉时期,除了向西域派遣留学生外,还向印度派遣了佛教僧侣,学习佛法。
派遣留学生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教育措施,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早期的留学生为中国科学、文化、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