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人(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人有多少)

  • 作者: 杨艺澄
  • 发布时间:2024-05-11


1、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人

异乡求学,自强不息——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人

在法国的求学路上,有一群來自湖南的留学生,他们勤工俭学,自强不息,用双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讃歌。

来到法国,面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些湖南学子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他们有的在餐馆做服务生,有的在超市收银,还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在繁忙的学业之余,他们挤出每一分空余,用汗水换取学费和生活费。

在勤工俭学中,他们不仅锻炼了生活技能,还收获了宝贵的社会经验。餐馆的服务让他们学会了待人接物的礼貌和周到,超市的收银使他们懂得了金钱的珍贵和勤劳的重要,家教的经历更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水平。

勤工俭学不仅为他们的留学之旅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更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和韧性。在异国他乡,他们远离家乡亲朋,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通过勤工俭学,他们不仅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还磨练了坚忍不拔的品质。

如今,这些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学子已学有所成,有的留在法国深造或工作,有的回到家乡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他们的经历,不仅证明了自强不息的力量,也诠释了湖南人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精神。他们是湖南学子的骄傲,更是中国留学生的榜样。

2、留法勤工俭学的湖南人有多少

近年来,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学子人数持续攀升。据统计,截至2023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湖南学子已超过5000人,占全国赴法勤工俭学总人数的近四分之一。

湖南学子赴法勤工俭学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法国,勤工俭学可以通过合法打工赚取生活费,减轻家庭经济压力。二是开阔视野,体验多元文化。勤工俭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职场经验,还能让他们深入接触法国社会,了解不同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湖南勤工俭学学子主要集中在巴黎、里昂、尼斯等大城市,其中,巴黎是热门选择,有近一半的湖南学子选择在巴黎勤工俭学。在行业分布方面,湖南学子主要从事餐饮、零售、旅游等服务业,部分学子还从事家教、翻译等专业领域工作。

赴法勤工俭学对于湖南学子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一种挑战。他们需要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学会独立自强,才能在异国他乡取得成功。不过,勤工俭学也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湖南留法勤工俭学人员略考

湖南留法勤工俭学人员略考

湖南省赴法国勤工俭学运动始于1919年五四运动后。1920年,长沙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组织青年赴法留学深造。

第一批湖南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于1920年10月抵达法国。他们大多出身贫寒,有的在矿山、工厂务工,有的在咖啡馆、旅馆做服务员。勤工俭学期间,他们刻苦钻研,成绩优异,为湖南输送了大量科技、文化人才。

192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维汉、周恩来等中共早期领导人积极组织和联系湖南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其开展革命活动。1922年7月,留法勤工俭学人员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李维汉任书记。

在法国,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者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运动,参加抗议华盛顿会议、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游行示威。他们介绍中国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法人民友谊和世界革命运动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湖南留法勤工俭学人员回到祖国,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如郑洞国,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副部长兼部长助理;曾希圣,新中国第一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新中国第一任国家计委主任。

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湖南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为湖南输送了大量科技、文化和革命人才,为中法人民友谊和世界革命运动做出了贡献。

4、留法勤工俭学主要人物名单

留法勤工俭学主要人物

发起人

吴玉章

李石曾

先驱

周恩来

邓小平

陈毅

赵世炎

蔡和森

著名人物

蔡元培

李维汉

聂荣臻

彭湃

刘少奇

中法大学留学生

李富春

萧三

冯雪峰

成仿吾

贺绿汀

巴黎大学留学生

赵世炎

萧秋白

周恩来

陈毅

邓小平

其他主要人物

杨贤江

陈乔年

瞿秋白

张太雷

王若飞

这些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传播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