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中国留学人数2020(中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 作者: 杨雪澈
  • 发布时间:2024-05-11


1、中国留学人数2020

2020年,尽管全球疫情肆虐,但中国留学人数仍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2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60.84万人,比上年增长0.72%。

美国仍然是中国学生留学的首选国家,2020年有31.7万中国学生在美留学,占中国留学总人数的52.2%。英国位居第二,有9.87万中国学生留学,占16.2%。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分别有5.99万和4.39万中国学生留学。

从留学专业来看,理工科和商科依然是热门专业,分别有43.1%和23.3%的中国学生选择这两个专业。教育、艺术和文科等专业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留学人数的增长主要由本科生推动。2020年中国本科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33.99万人,比上年增长2.3%。研究生出国留学人数为26.85万人,比上年下降0.2%。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留学人数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中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深造。近年来,中国留学人数持续攀升,其中美国一直稳居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

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在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超过50万,占国际留学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美国拥有世界顶尖的大学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吸引了众多中国学生前往求学。

除美国外,中国学生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国家也提供优质的教育,地理位置优越,且对留学生持开放态度,深受中国学生的青睐。

中国留学人数的增加反映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出国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国际交往圈,还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出国留学也面临着成本高、竞争激烈、文化差异等挑战。因此,中国学生在选择留学目的地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和目标,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3、中国留学生人数2019

2019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留学生人数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66.2万人,较2018年增长2.2%。

从留学目的地来看,美国仍然是中国留学生最热门的目的地,占总数的31.2%。其次是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前往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从留学专业来看,工科仍然是留学生最主要的专业,占35.4%。其次是商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技术等新兴学科的兴起,这些领域的留学生人数也呈上升趋势。

中国留学生出国的动机主要包括追求更高的教育水平、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增长见识。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对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的重视,国家留学基金委等机构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奖学金和资助机会,鼓励他们出国深造。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留学生出国人数暂时出现了下降。但随着疫情的逐渐缓解,预计中国留学生人数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为中外学术交流和文化互通做出贡献。

4、中国留学人数城市排名

中国留学人数城市排名

近年来,出国留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生追逐梦想和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关统计,2022年中国留学人数达到90多万,创历史新高。其中,以下城市吸引了最多的中国留学生:

1. 伦敦

英国首都伦敦以其世界级的教育资源、多元文化和就业机会而闻名,吸引了大量中国学生。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政经学院等高校是伦敦的主要留学目的地。

2. 纽约

美国的文化和金融中心纽约也是中国留学生的热门选择。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和耶鲁大学等顶尖学府吸引了来自中国各地的优秀学生。

3. 洛杉矶

南加州的洛杉矶以其阳光明媚的气候和娱乐产业而闻名。南加州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加州理工学院是洛杉矶的主要留学目的地。

4. 多伦多

加拿大的最大城市多伦多拥有多元化的文化和包容的氛围。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和滑铁卢大学是多伦多的热门留学院校。

5. 悉尼

澳大利亚的第一大城市悉尼以其迷人的海景和高品质的生活而闻名。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澳国立大学是悉尼的热门留学目的地。

6. 墨尔本

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以其艺术和文化氛围而闻名。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是墨尔本的热门留学院校。

7. 波士顿

美国的教育中心波士顿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学生。

以上城市凭借其优越的教育资源、多元的文化和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中国留学生。这些城市不仅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求学成才的平台,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