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学苏联的中国人叫什么(留学苏联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

  • 作者: 刘慈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1、留学苏联的中国人叫什么

在苏联留学的中国学生被称为“留苏生”。

“留苏生”一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代,当时大批中国学生前往苏联学习,他们主要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东方大学等高校。这些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派别,其中包括共产党员、国民党党员、无党派人士等。

留苏生在苏联学习期间,除了接受专业知识的教育外,还受到苏联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他们回国后,很多人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在各行各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留苏生的人数逐渐减少。196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关系破裂,留苏生制度也被中止。直到1980年代末,留苏生制度才得以恢复。

如今,留苏生仍然是中国学生海外留学的重要选择之一。他们赴俄留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开阔视野、了解世界。这些留苏生学成归国后,也将为中俄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

2、留学苏联的中国人叫什么名字

留学苏联的中国人:老留学生

20世纪50至60年代,一大批中国青年怀揣理想赴苏联留学,他们被人们称为“老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人数众多,超过两万人,分布在苏联各地高校,学习各专业知识和技术。

“老留学生”一词的由来,是因为他们主要于新中国成立后前往苏联留学,与此前赴苏留学的“老留俄”相区别。他们留学期间正值苏联蓬勃发展的时期,接触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思想,对新中国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回国后,“老留学生”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在科学、教育、工业、外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老留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历史意义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留学经历见证了中苏两国关系的起伏变迁,也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搭建了桥梁。

3、留学苏联的中国人叫什么来着

留苏学生,又称“老留苏”或“苏东坡”,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之间赴苏联留学的中国学子。

在冷战时期,中苏关系紧密,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留学机会。中国政府选拔了大批优秀青年赴苏留学,学习工程、科学、医学、艺术等各专业。

留苏学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回国后,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引进了苏联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许多中国科技人才。

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留苏留学项目也逐渐减少。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开展了新的留学合作项目,但不再使用“留苏学生”或“苏东坡”这样的称呼。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赴苏联留学的中国学生都称作“老留苏”。“老留苏”一般特指建国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前赴苏留学的学生,而“文化大革命”后赴苏留学的学生则被称为“新留苏”。

4、留学苏联的中国人叫什么人

留苏中国人

在20世纪,大批中国青年怀揣着理想和抱负,远渡重洋赴苏联留学,他们被誉为“留苏学生”或“留苏归国学生”。

缘起

留苏运动兴起于上世纪初,当时清末政府为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去欧美各国学习。随着苏联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开始积极与苏联建交,派遣党员和青年赴苏学习马列主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规模

留苏学生的规模庞大,从1921年到1960年间,共有约10万名中国青年赴苏联留学。他们分布于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城市,学习范围涵盖工程、医学、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

贡献

留苏学生归国后,在中国的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担任政府官员、科技专家、大学教授等职务,为国家的经济、社会、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影响

留苏运动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思想传递。留苏学生将苏联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回中国,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荣誉

留苏学生是中国近代史和教育史上的一抹亮色,他们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留苏归国学生被授予高级职称和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们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