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留苏学生总人数(江苏省留学生管理现状)

  • 作者: 陈清羽
  • 发布时间:2024-05-21


1、留苏学生总人数

留苏学生,作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数随两国关系的起伏而变化。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留苏学生总人数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动:

初期(1949-1958):

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并提供援助的国家。大量中国学生被派往苏联留学,人数 rapidly 增长。

高峰时期(1958-1960):

中苏关系处于蜜月期,留苏学生总人数达到顶峰,超过1万人。

下降时期(1960-1989):

中苏关系恶化,留苏学生数量大幅下降。1960年仅有数百人赴苏留学。

恢复时期(1989至今):

中苏关系逐渐改善,留苏学生数量逐渐回升。自2000年以来,每年有数千名中国学生赴俄留学。

根据俄罗斯教育部的数据,2021年,在俄罗斯高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约为3万名,占留俄外国学生总数的20%左右。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留苏学生人数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2、江苏省留学生管理现状

江苏省留学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江苏省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当前,留学生管理已成为江苏省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

规范化管理:省市两级建立了完善的留学生管理体系,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留学生管理职责和流程。

专业化服务:各高校设立留学生管理办公室,提供入学、住宿、文化交流等全方位服务。

多元化交流: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融合,增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智慧化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留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留学生动态,加强安全管理。

合作共管:密切与公安、外事、教育等部门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共同保障留学生的利益和安全。

存在的挑战:

留学生数量激增:留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对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多元化背景: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和需求各不相同,管理难度较大。

心理健康问题:留学生往往面临文化差异、学业压力等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未来展望:

江苏省将继续完善留学生管理体系,加强政策支持,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留学生与中国社会的和谐相处。同时,将着力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留学生在江苏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新中国留苏学生总人数

新中国留苏学生总人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开启了中苏友好合作的新篇章。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其中包括帮助中国培养大批急需的专业人才。

1950年,第一批中国留苏学生143人赴苏学习。此后,每年都有数千名中国学生赴苏深造。据统计,从1950年到1964年,共有近10万名中国学生赴苏留学,总人数位居各留学目的地之首。

中国留苏学生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基辅、哈尔科夫等苏联各大城市。他们学习的专业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留苏学生活跃在苏联的各个学府,他们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许多留苏学生在回国后成为中国各领域的骨干力量,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赴苏留学项目被迫暂停。新中国留苏学生总人数定格在近10万人,这段留学历史对中国的人才培养和中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江苏每年有多少留学生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近年来留学人数逐年增长。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发布的数据,近几年江苏每年出国留学人数保持在2万人左右,近年更有增长的趋势。

江苏高校留学主要集中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这些高校的留学生数量占全省总数的较大比例。留学国家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江苏留学生群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工科、商科和理科专业外,近年来文科、艺术类专业也受到越来越多留学生的青睐。同时,江苏留学生中本科生和硕士生占比较高,表现出江苏高校重视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特征。

为了吸引和支持留学生来江苏留学,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例如,江苏省政府设立了“江苏省政府奖学金”,资助来江苏留学的优秀留学生。江苏高校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海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和科研资源。

随着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相信江苏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江苏将不断优化留学服务,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来江苏学习和生活,为江苏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