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弃医从文的原因(鲁迅到日本留学选择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 作者: 王安叙
- 发布时间:2024-07-04
1、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弃医从文的原因
_1.jpg)
鲁迅赴日留学时,最初志在学医,“以医术救助国人”。一系列事件促使他弃医从文:
1. 日俄战争的残酷:鲁迅亲历日俄战争,目睹战争的残忍与杀戮,使他意识到医学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痛苦和社会问题。
2. 仙台医专解剖室的见闻:鲁迅在仙台医专解剖室目睹了中国人的脊梁骨被当作标本展示,这激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让他认识到医学无法根治社会中的麻木与愚昧。
3. 《藤野先生》的启发:鲁迅在仙台医专结识了恩师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对学生们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对中国文化的尊重,让他深受感动,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4. 《阿Q正传》的诞生:在日本期间,鲁迅创作了《阿Q正传》,通过刻画中国人的精神缺陷,揭示了国民性的弱点,他认为只有通过文学才能唤醒民族意识,改变国民性。
综合上述因素,鲁迅逐渐意识到,文学比医学更能触及社会问题的根源,唤醒国民的觉醒。他决心弃医从文,拿起笔作为武器,向封建主义、愚昧落后宣战。
2、鲁迅到日本留学选择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到日本留学选择学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救国济民的责任感:
鲁迅目睹了清末中国的贫弱落后,痛感救国救民的迫切性。他认为学医可以救助百姓疾苦,为国家培养健康的人才。
2. 受到哥哥周作人的影响:
周作人是鲁迅的哥哥,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就读于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给鲁迅写信介绍了在日本学习医学的优越条件,并鼓励鲁迅也选择医学专业。
3. 当时日本医学的先进水平:
明治维新后,日本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鲁迅到日本留学时,正是日本医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他相信在这里可以学到最先进的医学知识。
4. 避免社会歧视:
在清末的社会环境中,从事文学、艺术等行业的人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挤。鲁迅认为学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可以避免类似的遭遇。
5. 实用性考虑:
鲁迅为人务实,重视事物的实用性。他认为医学是一门有用的技能,既可以服务社会,也可以保障自己的生计。
鲁迅选择学医既出于强烈的救国济民情怀,也基于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医学发展水平的现实考量。
3、鲁迅到日本留学时,为什么弃医从文
鲁迅弃医从文始末
鲁迅在1902年留学日本,最初选择的是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期间,他目睹了中国留学生遭受日本学生歧视和欺辱,由此认识到单靠医学救治无法根治国民精神上的麻木和病态。
1903年,鲁迅亲眼目睹俄国士兵用刺刀刺伤一名中国留学生,激发了他的民族主义情怀。他意识到,改变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比医治身体上的疾病更重要。
鲁迅开始关注文学,认为文学可以唤醒国民的觉悟,改变他们的思想。1904年,他发表了首篇小说《狂人日记》,以寓言的形式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压抑和人性的扭曲。
鲁迅的弃医从文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认为文学比医学更能触及国人的灵魂,唤起他们的反抗意识。他用手中的笔尖,剖析社会的黑暗,针砭人性的弱点,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4、鲁迅几年前往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于1902年前往日本学习医学。当时中国社会动荡,科举制度被废除,鲁迅意识到医学无法救国。
在日本期间,鲁迅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和文学作品,受到启发。他认为文学可以唤醒国民,振兴中华。于是,他决心弃医从文,用笔杆子作为武器,批判社会黑暗,呼唤民众觉醒。
1906年,鲁迅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轰动文坛。此后,他创作了大量小说、杂文和散文,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国民劣根性。鲁迅的文字犀利尖锐,针砭时弊,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鲁迅弃医从文,是基于他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他用文学唤醒了一个时代,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世的作家和知识分子,始终坚持真理,勇于批判,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