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近代中国赴日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 作者: 马毅霖
  • 发布时间:2024-05-31


1、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不断,国力衰弱。为寻求救国之道,一大批有志青年远赴日本留学。

1896年,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扱规则》,鼓励中国人赴日求学。清廷也开设官费留学,选派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于是,赴日留学蔚然成风。

赴日留学生中,以革命志士居多。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著名革命家都曾留学日本。他们接触到西方先进思想,结识其他革命志同道合者,为后来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除了革命志士,赴日留学生还有大量的科技、教育、医学等专业人才。他们回国后,积极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和知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建设。

赴日留学之路也充满了艰辛。留学生们面临着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经济困难。他们有的寄宿在日本家庭,勤工俭学;有的住校,省吃俭用。

trotz der schwierigen Bedingungen hielten sie an ihrem Ziel fest und pr?gten mit ihrem Wissen und Engagement ma?geblich die Entwicklung Chinas im 20. Jahrhundert.

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精神和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近代中国赴日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近代中国赴日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

规模庞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赴日留学生人数激增,达到数万。

高层次教育:留学生主要就读大学、专门学校,学习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军事等学科。

思想激进:留学生接触日本明治维新思想,深受其影响,成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重要力量。

政府支持: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均对赴日留学提供支持,派遣公费生和给予资助。

影响:

传播新知识:留学生回国后,传播了日本和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化产生重要影响。

培养近代人才:留学生在日本接受了系统的近代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骨干力量。

促进政治变革:留学生受日本明治维新思想启发,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和戊戌变法。

中日文化交流:留学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两国文化相互理解。

奠定中日关系基础:赴日留学经历为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发展双边合作奠定了基础。

3、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史

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史反映了中日两国复杂的历史关系。

19世纪末,日本明治政府推行“脱亚入欧”政策,积极向西方学习。出于巩固邻国地位的考虑,日本政府制定了鼓励中国留学生的政策。1901年,日本颁布《中国留日学生保护令》,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保护和便利。

20世纪初,随着中日关系紧张,日本政府逐渐收紧留日学生政策。1920年,日本颁布《外国人管理令》,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1928年,日本出台《留学生保护法》,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居留和教育进行严格规定。

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停止接收中国留学生。战后,日本恢复留日学生政策。1953年,日本政府制定《外国人留学法》,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便利。

20世纪70年代,中日关系正常化后,留日学生政策进一步放宽。1979年,日本政府颁布《中国留学生国费奖学金实施要纲》,资助中国优秀学生赴日留学。1990年,日本政府制定《外国留学生资格认定制度》,为留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签证手续。

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史反映了中日关系的演变。初期,日本政府鼓励中国留学生赴日学习,以巩固其在华地位。随着中日关系紧张,日本政府收紧留日学生政策,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入境和教育。二战后,留日学生政策逐渐放宽,体现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4、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