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到日本留学是公费还是自费(鲁迅公费赴日本留学学医)
- 作者: 刘梓豪
- 发布时间:2024-06-07
.jpg)
1、鲁迅到日本留学是公费还是自费
鲁迅赴日留学是非公费自费备受争议。
一派认为是公费,理由如下:
1. 1902年,清政府派遣33名学生赴日留学,其中包括鲁迅。
2. 学生们享受官费,每月津贴30日元。
.jpg)
另一派认为是自费,理由如下:
1. 鲁迅在自传《朝花夕拾》中明确表示“到日本去是预备留学的,对于走一步算一步的我和我的家庭来说,这是很重的一件事。我们当然没有多余的钱,只能准备一年的费用。”
2. 鲁迅在赴日后曾给朋友写信,提到自己“将从家里寄钱”。
综合来看,鲁迅赴日留学是否是公费,史学界尚未达成共识。有学者认为,鲁迅此次留学可能是既有公费支持,又有家庭自费,属于半公费性质。
无论公费与否,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艰苦奋斗精神令人敬佩。他勤工俭学,努力学习,为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鲁迅公费赴日本留学学医
魯迅公費赴日留學學醫的故事,誕生於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清朝末年,中國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有志之士憂國憂民,探尋救國之路。
1902年,年僅21歲的魯迅抱著救死扶傷的理想,獲得江蘇巡撫端方的公費名額,遠赴日本留學。當時,中國中醫積弊已深,魯迅認為,西醫才是救國強民的利器。
在日本仙台醫專,魯迅廢寢忘食地學習,他勤勉苦學,成績優異。隨著對日本社會的深入了解,他逐漸發現,殖民侵略的殘酷真相。他親眼目睹了日本軍國主義暴行,也看清了日本對中國的野心。
在救國與救人之間,魯迅陷入深深的矛盾。他開始質疑自己學醫的初衷,認為真正的救國之道不在於治療肉體的疾病,而在於喚醒國人的精神。
1906年,魯迅毅然放棄了醫業,轉而從事文學創作。他拿起筆桿,以犀利的文風批判社會黑暗,針砭時弊。他的作品喚醒了無數國人的覺醒,為中國新文化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
魯迅公費赴日留學學醫的故事,不僅是一段求學經歷,更折射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救國情懷。魯迅放棄醫業,投身文學,正是他對救國之路的不懈探索和執著追求。他的精神,至今仍激勵著無數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