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赴美留学儿童(清朝派出赴美留学的那120名幼童)
- 作者: 张南湘
- 发布时间:2024-08-07
1、清朝赴美留学儿童
晚清时期,为寻求救国之路,清政府派遣了大批幼童赴美留学。这些儿童年龄大多在十岁以下,他们背井离乡,远赴重洋,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
1872年,首批30名幼童乘坐“中国轮”启程前往美国。此后,分批又有近百名幼童赴美留学。幼童们在美期间接受了系统、全面的教育,学习了英语、科学、数学等科目,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幼童们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困难。他们思念故乡,却身处异乡,心中充满了孤独与彷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影响到了幼童们的留学计划。1881年,清政府下令召回留美幼童,导致此次留学计划中断。
尽管留学计划夭折,但清朝赴美留学儿童的经历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带回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容闳、唐绍仪等幼童日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清朝赴美留学儿童的故事,是近代中国求强求富的历史见证。他们以幼小的身躯,承担着重大的使命,为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
2、清朝派出赴美留学的那120名幼童
清朝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美国驻华公使李仙得的建议下,派出第一批共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后又分批派遣了90名幼童,总计120人,他们被人们称为“幼童”。
这些幼童年龄在8至15岁之间,被精挑细选,资质聪颖,体魄强健。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以振兴国家。
幼童们抵达美国后,进入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学习。他们在美国学习生活了十余年,接受了全面的西方教育,包括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工程、法律和医学等专业知识。
.jpg)
回国后,幼童们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人才。他们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成立了中国第一家近代化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事业。
幼童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唐绍仪担任过民国总理;容闳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
“幼童留学美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清朝赴美留学儿童有多少
清朝赴美留学儿童的数量经历了数个阶段。
初期:1872-1875年
1872年,清政府选拔了30名幼童赴美留学,史称“留美幼童”。他们先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接受英语和美国文化的培训,然后被分派到美国各州的寄宿家庭中生活和学习。
中期:1881-1885年
1881年,清政府重启赴美留学计划,选拔了120名幼童赴美。这批幼童被送往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耶鲁大学学习,并接受美国军事训练。
后期:1885-1905年
1885年,清政府取消了赴美留学计划。在此期间,约有40名幼童自费赴美留学。
总计:
据估算,在1872年至1905年间,约有190名清朝儿童赴美留学。他们学习了英语、数学、科学、军事和文化等科目,为清朝近代化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4、清朝留美学生及其事迹
清末留美学生潮兴起于19世纪末,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872年,“幼童出洋”计划启动,第一批30名幼童踏上美国土地,开始了清朝留美学生的先河。他们以艰苦的求学和生活环境为代价,刻苦钻研近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曾留学美国,系统学习铁路工程。回国后,他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一举突破了帝国主义者对我国铁路建设的封锁,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容闳,被称为“中国留美教育之父”,曾在美国学习航海技术和管理。他促成“幼童出洋”计划的实施,并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格致书院。
_1.jpg)
伍廷芳,清末外交家,曾留学美国,学习法律和外交。他代表中国参加《辛丑条约》谈判,据理力争,维护了国家利益。
除此之外,清朝留美学生中还有许多杰出人才,他们归国后在教育、医学、军事、文化等领域大放异彩,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清朝留美学生的事迹,诠释了“志在四方,放眼世界”的求知精神和“学以致用,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他们的留学经历,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后世留学生树立了榜样。